髋关节疼痛常见原因包括创伤性因素(儿童多因摔倒等,成人多因严重外伤)、关节炎性因素(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肌肉肌腱劳损;评估需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X线、CT、MRI);治疗与干预有非手术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髋臼截骨术);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注意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滑脱,老年人要防骨关节炎等并注意全身状况,孕妇要减轻髋关节负担并安全治疗。
一、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
1.创伤性因素
儿童:可能因摔倒、运动损伤等导致髋关节周围骨折,如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儿童活泼好动,运动时易发生此类创伤。
成年人: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外伤可引起髋关节骨折、脱位等,直接导致髋关节疼痛。
2.关节炎性因素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髋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长期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引发疼痛,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骨关节炎,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髋关节,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多见于30-50岁女性,病情呈慢性进展。
感染性关节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髋关节,如化脓性关节炎,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常因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经血行传播至髋关节;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引起髋关节结核,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3.股骨头坏死
长期大量饮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期服用激素治疗者)、创伤(如股骨颈骨折后)等是常见病因。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骨细胞缺血坏死,引起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可影响髋关节活动功能。
4.髋臼发育不良:先天性髋臼发育异常,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足,随着年龄增长,易出现髋关节退变,引发疼痛,青少年时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成年后逐渐显现。
5.肌肉肌腱劳损
长期过度运动、不良姿势等可导致髋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劳损,如跑步、登山等运动过量时,髋关节周围的臀中肌、髂腰肌等肌肉疲劳受损,引起疼痛,常见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二、髋关节疼痛的评估
1.病史采集
年龄:儿童髋关节疼痛需考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滑脱等;中老年人则多考虑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
性别: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见,髋臼发育不良在女性中的表现可能与骨盆结构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者需警惕股骨头坏死;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者易出现肌肉肌腱劳损。
病史:既往有髋关节外伤史者需考虑创伤后遗留问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要排查类风湿关节炎等累及髋关节的情况。
2.体格检查
髋关节活动度检查:检查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了解是否存在活动受限及受限程度。
压痛部位检查:明确髋关节周围具体压痛部位,如腹股沟区压痛可能提示股骨头病变,大转子区压痛可能与臀中肌等肌腱病变有关。
肢体长度及外观检查:对比双下肢长度,查看是否有短缩,观察髋关节周围有无肿胀、畸形等。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可观察髋关节骨质结构、关节间隙等情况,对骨关节炎、骨折、脱位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CT检查:对于骨折的细节显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等比X线更清晰,能更准确地判断骨质结构改变。
MRI检查:对软组织病变、早期股骨头坏死等诊断价值高,可早期发现股骨头内的水肿、坏死等改变。
三、髋关节疼痛的治疗与干预
1.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对于肌肉肌腱劳损、轻度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休息制动是重要的基础治疗。减少髋关节的负重和活动,如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让髋关节得到充分休息。
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髋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疼痛,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
冷敷:急性创伤性疼痛早期可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
理疗仪器治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可改善髋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需警惕胃肠道出血等风险;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
康复训练:在疼痛缓解期,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康复训练,如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肌肉力量训练,增强髋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功能,但训练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加重疼痛。
2.手术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的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晚期病变,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等。
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对于髋关节骨折等创伤性疾病,如股骨颈骨折等,根据骨折情况可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恢复髋关节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
髋臼截骨术:适用于髋臼发育不良等疾病,通过截骨改变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延缓髋关节退变进程,多见于青少年患者。
四、特殊人群髋关节疼痛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新生儿期可通过超声检查早期发现,一旦确诊需及时进行干预,如佩戴支具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双下肢活动及外观情况,定期复查。
股骨头骨骺滑脱:多见于青春期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若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2.老年人
老年人髋关节疼痛多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孕妇
孕妇出现髋关节疼痛可能与胎儿增大导致髋关节负担加重、激素变化等有关。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采取侧卧位休息,减轻髋关节压力。疼痛时可采用温和的物理治疗方法,如适当热敷等,若疼痛严重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治疗,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