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部疼痛、月经异常、发热及其他如性交痛、泌尿系统症状、全身不适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青春期女性易被忽视需关注,围绝经期女性症状不典型要警惕,有宫腔操作史女性是高危人群需及时就医。
一、症状表现
(一)阴道分泌物异常
表现:子宫内膜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通常会增多,可为脓性分泌物,颜色发黄,有时还会伴有异味。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子宫内膜及宫颈等部位,导致分泌物的量和性质发生改变。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70%-80%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异常的情况。
年龄因素: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炎症导致的分泌物异常可能相对更易被察觉,但表现可能不如成年女性典型;而围绝经期女性,自身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分泌物异常的表现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炎症更容易加重,从而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情况更明显。
病史因素: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宫腔操作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为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
(二)下腹部疼痛
表现:下腹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坠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轻微,仅在劳累后或性生活后感觉下腹部不适;而有些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一般在活动后或性交后会加重。例如,在月经期时,由于子宫收缩等因素,疼痛可能会更明显。
年龄因素:青少年女性由于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表述可能与成年女性不同,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观察。比如,可能表现为下腹部的坠胀感,容易被忽视;而老年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下腹部疼痛可能不如年轻女性典型,需要警惕。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下腹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炎症引起的疼痛可能会更明显。同时,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也可能会加重下腹部的疼痛。
病史因素: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再次发生子宫内膜炎时,下腹部疼痛的可能性更大,且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三)月经异常
表现: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是指月经出血的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可能会超过正常的月经量范围;月经经期延长是指月经持续的时间较以往延长,超过7天;月经周期紊乱则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周期不再规律。例如,原本月经周期为28-30天,现在可能提前到20天左右,或者推迟到40天左右。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月经本身就可能不太规律,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月经异常可能会加重这种不规律的情况。而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异常,首先需要考虑是否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有关;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子宫内膜炎导致的月经异常可能会与围绝经期的月经紊乱相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加重月经异常的表现。比如,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使月经更加不规律。
病史因素: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史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月经异常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原有疾病和子宫内膜炎的影响。
(四)发热
表现:部分子宫内膜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7.5℃-38.5℃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通常是由于机体对炎症的反应引起的。
年龄因素:儿童期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热可能会相对更明显,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而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时发热可能不如中青年女性典型,有时可能仅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容易被忽视。
生活方式: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更容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病史因素:有免疫缺陷病史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发热的概率可能会更高,且发热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需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和监测。
(五)其他症状
性交痛:在性生活时,由于炎症的存在,会引起下腹部及盆腔部位的疼痛,导致性交痛。这是因为性生活过程中会刺激子宫和盆腔组织,加重炎症的刺激。
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子宫内膜炎可能会累及泌尿系统,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蔓延波及到泌尿系统,刺激膀胱等部位引起的。例如,炎症导致膀胱黏膜受到刺激,就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倦怠等全身不适的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消耗机体的能量,导致患者感觉身体虚弱、没有力气。
二、特殊人群情况
(一)青春期女性
注意事项: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下腹部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由于对妇科疾病的认知不足,往往容易忽视。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其就医。因为青春期女性的生殖系统还在发育中,子宫内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生育功能等。
建议原因:青春期女性的生殖系统较为娇嫩,炎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粘连等问题,进而影响月经和生育。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围绝经期女性
注意事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提高警惕,当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隐痛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因为围绝经期女性的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需要鉴别诊断。
建议原因: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在衰退,子宫内膜炎可能会与其他妇科疾病混淆,及时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有宫腔操作史女性
注意事项: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的女性,是子宫内膜炎的高危人群。在术后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热等情况,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炎,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因为宫腔操作会破坏子宫内膜的完整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
建议原因:宫腔操作后子宫内膜受损,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这类女性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炎症加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