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是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有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类型,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关节炎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如儿童关节炎影响生长发育需谨慎用药和康复,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病需综合考虑,女性患者不同生理阶段表现不同要关注激素及关节保护。
一、关节炎的定义
关节炎是指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二、关节炎的常见类型及相关情况
(一)骨关节炎
1.发病机制:主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逐渐加重,加上一些慢性损伤等因素诱发。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膝骨关节炎,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患骨关节炎风险较高。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初期为轻微钝痛,以后逐步加剧,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有的患者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但活动过多时疼痛又加重。可伴有关节肿胀、压痛,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
(二)类风湿关节炎
1.发病机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
2.症状表现:多呈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常累及小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患者晨起时关节僵硬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活动后可稍缓解。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
(三)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男性多见,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常有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生活方式诱因,有家族痛风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2.症状表现:急性发作时,常突然出现单个关节的剧烈疼痛、红肿、发热,最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夜间发作多见。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但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会反复发作,逐渐累及多个关节,并可出现痛风石,影响关节功能。
三、关节炎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部位、疼痛性质、加重缓解因素,以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情况,如是否有外伤史、是否长期从事特殊职业、饮食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观察关节的外观,有无肿胀、畸形、皮肤温度变化等;检查关节的活动度,测量关节的压痛、叩击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伴有贫血,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可升高。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项指标升高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活动期时均可升高。
3.血尿酸测定: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
4.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等。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变窄、骨质有无增生或破坏等,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关节的病变,如髋关节、膝关节等,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等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早发现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需要休息,减少患病关节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在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游泳、关节屈伸活动等,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理疗等方法,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的作用,可缓解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但这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要注意。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等,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但起效较慢。
3.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有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感染等风险。
4.降尿酸药物: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
(三)手术治疗
1.关节置换术:对于病情严重、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如严重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2.关节镜手术:适用于一些关节内病变的治疗,如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增生的滑膜等,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
五、不同人群关节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关节炎
1.特点:儿童关节炎相对少见,但类型多样,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累及多个关节,常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生长迟缓等。
2.注意事项:儿童关节炎的治疗更注重保护关节功能和生长发育,在药物选择上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方案,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二)老年关节炎患者
1.特点:老年关节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相对复杂,关节功能恢复较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
2.注意事项: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药物使用要权衡利弊。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关节损伤。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老年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受限,平衡能力可能下降。
(三)女性关节炎患者
1.特点: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关节炎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如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发病风险增加,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病情可能受激素水平影响,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有变化。
2.注意事项:女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激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在使用激素等药物时要考虑对月经、生育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长期穿高跟鞋等不良习惯加重关节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