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14岁无第二性征发育或超16岁有第二性征但未初潮,继发性指曾有正常周期后停经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周期停3个周期以上;生理性闭经包括妊娠期等,病理性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或靶器官病变引起。病因有下丘脑性(占继发性闭经55%-65%,常见体重下降等)、垂体性(占5%-10%,常见垂体肿瘤等)、卵巢性(占20%-25%,包括卵巢早衰等)、子宫性(占5%以下,常见宫腔粘连等)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临床评估与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基础性激素六项等)、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等)。治疗原则与方案有病因治疗(下丘脑性闭经增加热量摄入等)、药物治疗(雌孕激素周期疗法、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等)。特殊人群中,青少年闭经优先排除下丘脑性闭经,以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为主;育龄期闭经有生育需求者需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围绝经期闭经40-45岁者需警惕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先控制病情再治疗。
一、闭经的定义与分类
1.1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4岁且无第二性征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有第二性征但月经未初潮;继发性闭经指曾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后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根据《妇产科学》第九版,继发性闭经占闭经病例的85%~90%,原发性闭经占10%~15%。
1.2生理性闭经与病理性闭经
生理性闭经包括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后状态,属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闭经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或靶器官病变引起,需临床干预。
二、闭经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1下丘脑性闭经
占继发性闭经的55%~65%,常见病因包括体重下降10%~15%以上(如神经性厌食)、过度运动(每周运动>17小时)、精神应激(如考试、失业)及药物影响(如抗精神病药、阿片类)。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分泌异常导致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卵泡发育停滞。
2.2垂体性闭经
占5%~10%,常见于垂体肿瘤(如泌乳素瘤)、空蝶鞍综合征及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希恩综合征。垂体分泌的FSH和LH减少,直接影响卵巢功能。高泌乳素血症(血泌乳素>25ng/mL)可通过抑制GnRH分泌导致闭经,需通过MRI排除垂体微腺瘤。
2.3卵巢性闭经
占20%~25%,包括卵巢早衰(40岁前绝经,血FSH>40IU/L)、卵巢抵抗综合征(卵巢对FSH不敏感)及特纳综合征(45,X染色体核型)。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形成正常排卵周期。
2.4子宫性闭经
占5%以下,常见于宫腔粘连(如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结核或放射性损伤。子宫内膜无法对雌激素产生反应,即使卵巢功能正常仍无法月经来潮。
2.5其他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占闭经病例的5%~10%,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闭经;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也可通过雄激素过多干扰月经。
三、闭经的临床评估与诊断
3.1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月经史(初潮年龄、周期规律性、末次月经时间)、体重变化(近3个月体重波动>5kg)、运动习惯(每周运动时长及强度)、精神压力事件、药物使用史(如避孕药、抗抑郁药)及家族史(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3.2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计算BMI<18.5kg/m2提示低体重,BMI>24kg/m2提示超重;检查第二性征发育(乳房发育Tanner分期、阴毛分布);妇科检查排除阴道闭锁或子宫发育异常。
3.3实验室检查
基础性激素六项(月经第2~4天或闭经后任意时间):FSH>25IU/L提示卵巢功能减退,FSH>40IU/L提示卵巢早衰;LH/FSH>2~3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血泌乳素>100ng/mL需排除垂体泌乳素瘤。甲状腺功能检查(TSH、FT3、FT4)排除甲亢或甲减;17-羟孕酮检测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3.4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厚度(<5mm提示无雌激素作用)、卵巢体积(<3cm3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及卵泡数量;盆腔MRI排除垂体微腺瘤;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形态,诊断宫腔粘连。
四、闭经的治疗原则与方案
4.1病因治疗
下丘脑性闭经:体重过低者需增加热量摄入(每日增加500~1000kcal),目标BMI恢复至18.5~23.9kg/m2;过度运动者减少运动量(每周运动<7小时);精神应激者需心理干预。垂体泌乳素瘤:溴隐亭或多巴胺激动剂(如卡麦角林)可降低泌乳素水平,恢复月经。卵巢早衰:目前无根治方法,激素替代治疗(HRT)可缓解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骨质疏松),但需评估乳腺癌及血栓风险。
4.2药物治疗
雌孕激素周期疗法:适用于无子宫出血需求者(如已绝经),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mg/d或雌二醇1~2mg/d,联合醋酸甲羟孕酮2~10mg/d,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促排卵治疗: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克罗米芬(50mg/d,月经第5天开始,连用5天)或来曲唑(2.5~5mg/d)可刺激卵泡发育;FSH/LH(75~150IU/d)适用于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者。
4.3手术治疗
宫腔粘连分离术:适用于宫腔粘连导致的闭经,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联合雌激素(雌二醇2mg/d)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垂体瘤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泌乳素瘤或生长激素瘤,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创伤小。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5.1青少年闭经
需优先排除下丘脑性闭经(如神经性厌食、过度运动),治疗以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为主,避免过早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影响骨龄发育。BMI<16kg/m2者需住院营养支持,目标每周体重增加0.5~1kg。
5.2育龄期闭经
有生育需求者需全面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抗缪勒管激素AMH<1.1ng/mL提示卵巢功能减退),促排卵治疗前需排除输卵管堵塞或男方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联合二甲双胍(500mgtid)改善胰岛素抵抗。
5.3围绝经期闭经
40~45岁闭经者需警惕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激素替代治疗需持续至平均绝经年龄(50~52岁),但需每1~2年评估乳腺癌风险(乳腺钼靶检查)。
5.4合并慢性疾病者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HbA1c<7%)后再启动促排卵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先调整甲功至正常范围(TSH0.5~4.0mIU/L);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需评估疾病活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