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低烧咳嗽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伴有流涕鼻塞、喘息等不同伴随症状意义不同,就诊时机需关注小孩年龄、病情变化及特殊情况,就诊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家庭护理要注意环境、饮食、体温咳嗽护理,同时要注意用药禁忌、观察病情变化、隔离防护等事项。
一、常见原因
(一)上呼吸道感染
1.年龄因素:小孩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婴幼儿相对更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比如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对上呼吸道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发低烧咳嗽症状。
2.生活方式:若小孩生活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低烧咳嗽。另外,缺乏户外活动、营养不均衡等也可能影响小孩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3.病史: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病史的小孩,呼吸道黏膜处于相对敏感状态,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更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低烧咳嗽。
(二)支气管炎
1.年龄因素:幼儿的支气管较狭窄,呼吸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一旦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发生炎症。例如1-3岁的小孩,支气管管径小,炎症时易引起阻塞,从而出现咳嗽、低烧等表现。
2.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被动吸烟、接触工业废气等,会刺激小孩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支气管炎的发病几率,引发低烧咳嗽。
3.病史: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小孩,支气管黏膜反复受到损伤,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功能紊乱,在再次受到病原体侵袭时,更易发展为支气管炎,出现低烧咳嗽症状。
(三)肺炎
1.年龄因素: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肺部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易患肺炎。新生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容易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阻塞,从而引发肺炎出现低烧咳嗽。早产儿各方面生理功能更不成熟,患肺炎的风险更高。
2.生活方式:如果小孩居住环境潮湿、不卫生,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此外,过度保暖导致小孩出汗多,若不能及时擦干更换衣物,受凉后也易引发肺炎,出现低烧咳嗽。
3.病史: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孩,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肺部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引发肺炎,出现低烧咳嗽症状,而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二、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有流涕、鼻塞
1.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来说,流涕、鼻塞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和吃奶,因为婴幼儿主要靠鼻腔呼吸,鼻塞时会出现张口呼吸、吃奶困难等情况。而不同年龄段小孩对流涕鼻塞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年龄越小,耐受能力越差。
2.生活方式:如果小孩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后出现流涕鼻塞,结合低烧咳嗽,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是因为居住环境温度湿度不适导致的流涕鼻塞,也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出现低烧咳嗽。
3.病史: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小孩,在接触过敏原时更容易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出现低烧咳嗽。
(二)伴有喘息
1.年龄因素:幼儿喘息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幼儿的气道相对狭窄,喘息时呼吸困难表现更突出。比如3岁以下的小孩患毛细支气管炎时,常伴有喘息,年龄越小,喘息发作时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的风险相对越高。
2.生活方式: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如雾霾、烟雾等)的小孩,气道更容易受到刺激引发痉挛,出现喘息,同时可能伴有低烧咳嗽。
3.病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小孩,本身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当受到感染等因素诱发时,更容易出现喘息,同时伴有低烧咳嗽,需要警惕哮喘急性发作。
三、就医建议
(一)就诊时机
1.年龄较小的小孩: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低烧咳嗽时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快,肺炎等严重疾病在婴儿期可能进展迅速。如果是3个月-1岁的小孩,低烧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增快(大于40次/分钟)、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需尽快就医。
2.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小孩低烧咳嗽症状进行性加重,如咳嗽频繁加重、体温持续升高不降、出现呼吸困难(如吸气性凹陷、呼气延长等),应立即就医。
3.特殊情况: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出现低烧咳嗽时不管病情轻重都应及时就医,因为这类小孩免疫力低下或心肺功能不佳,病情容易恶化。
(二)就诊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小孩的咽部、肺部等,查看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肺部听诊是否有啰音等,初步判断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还是肺炎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计数和比例变化,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一般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可能升高。
C反应蛋白(CRP):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CRP常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
3.影像学检查:如有需要,会进行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胸部X线可帮助医生观察肺部是否有炎症浸润等情况,对于诊断肺炎等有重要意义。
四、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一)家庭护理
1.环境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对于婴幼儿,要避免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吹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舒适,缓解咳嗽症状。
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2.饮食方面
给予小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蔬菜汤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水可以湿润呼吸道,帮助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婴儿,要按需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避免给小孩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导致咳嗽加重。
3.体温和咳嗽护理
对于低烧(体温37.5-38.5℃)的小孩,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间隔15-20分钟重复一次。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
鼓励小孩咳嗽,对于不会咳痰的婴儿,可轻轻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往内拍背,帮助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
(二)注意事项
1.用药禁忌:严禁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止咳退烧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成人药物的剂量等可能不适合儿童,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例如,阿司匹林在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使用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征,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2.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小孩的体温、咳嗽频率、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如果发现小孩体温持续超过38.5℃、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和进食、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或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再次就医。
3.隔离防护:如果小孩是因为感染性疾病出现低烧咳嗽,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要让小孩尽量少接触其他儿童,在家休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