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并未被不提倡,反而在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下逐步普及。

无痛分娩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椎管内麻醉(如硬膜外腔注射)阻断疼痛传导,将分娩疼痛从10级降至3-4级,同时产妇意识清醒、活动能力几乎不受影响。国家卫健委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三级医疗机构需全部提供分娩镇痛服务,2027年二级以上机构全覆盖,云南等地已将其纳入医保,政策导向清晰。
无痛分娩的推广障碍主要源于公众认知偏差和医疗资源限制,部分人担忧麻醉影响胎儿智力或延长产程,但研究证实其药物剂量仅为剖宫产的1/10,对母婴安全无显著影响;麻醉医师短缺和基层技术不足也制约了普及速度。然而,其优势显著,能够减轻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体力消耗和胎儿缺氧风险,且经过严格评估后,多数产妇均可适用。因此,无痛分娩仍是现代产科倡导的舒适化分娩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