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以恢复功能,但具体疗效取决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及治疗时机。

陈旧性骨折通常指骨折后未及时处理或愈合不良,导致骨端畸形、关节僵硬或慢性疼痛。若骨折端移位较轻且周围血供良好,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支具外固定,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多数患者可在3-6个月内恢复基本活动能力。若骨折端硬化、骨不连或关节面严重破坏,则需手术干预,如截骨矫形术、植骨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术后结合康复训练可重建骨骼力线,改善关节功能。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同时补充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为骨愈合提供营养支持。
若出现患肢持续肿胀、剧烈疼痛、发热或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复查,排除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早期干预与个性化治疗是提高陈旧性骨折治愈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