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败血症的死亡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值。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小儿败血症总体死亡率大约在10%-20%。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相对有限、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及有效性不足等原因,死亡率可能会达到30%-50%,甚至更高。影响小儿败血症死亡率的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种类。
1.年龄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发生败血症后死亡率相对较高,可达20%-30%。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完善,死亡率会有所降低。
2.基础疾病
如果小儿本身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肺部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发生败血症时病情往往更为严重,死亡率也会显著升高。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败血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3.病原菌种类
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有所不同。例如,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由于治疗药物选择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较高。而一些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引起的败血症,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