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有血可能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尿道黏膜损伤等原因有关。

1.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是引发尿路感染伴出血的常见原因,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所致。细菌侵袭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破损,排尿时膀胱收缩会加重黏膜损伤,使红细胞混入尿液,形成肉眼可见的血尿或镜下血尿,同时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
2.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作为上尿路感染,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带血。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肾盂,引发肾盂及肾实质炎症,炎症刺激会破坏肾盂黏膜和肾组织内的毛细血管,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随尿液排出形成血尿。患者除血尿外,还会出现高热、寒战、腰痛等症状,部分人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
3.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会间接引发尿路感染并导致出血。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容易划伤尿路黏膜,造成黏膜破损出血,同时破损的黏膜屏障易被细菌入侵,引发尿路感染。结石还可能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潴留,进一步加重感染程度,患者会出现腰腹部绞痛、血尿,感染发作时还会有尿频、尿急、发热等表现。
4.尿道黏膜损伤
尿道黏膜损伤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伴随出血。性生活过于剧烈、放置导尿管操作不当、使用刺激性卫生用品等,都可能直接损伤尿道黏膜,使黏膜出现创口。创口不仅会直接引发出血,还会降低尿道的防御能力,让细菌更容易侵入,进而引发尿路感染,患者会感到尿道疼痛、灼热,排尿时症状加重,尿液中可见血丝或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