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的治疗措施通常包括休息与保护患肢、局部冷敷与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1.休息与保护患肢
患病初期需减少患病部位的活动,避免过度使用加重肌腱损伤,必要时使用支具、护腕或护膝等辅助器具固定患肢,为肌腱修复创造良好环境,一般休息时间需根据损伤程度调整,轻度损伤通常休息1-2周可见缓解。
2.局部冷敷与热敷
急性期可采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帮助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加速炎症消退,每次热敷时间与冷敷相同。
3.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常见药物包括布洛芬片,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萘普生钠片,能缓解肌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注意用药剂量和禁忌。
4.物理治疗
可通过物理治疗促进恢复,如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能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冲击波治疗,通过冲击波刺激局部组织,促进肌腱修复;按摩治疗,由专业人员进行轻柔按摩,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供,但需避免在急性期进行。
5.康复锻炼
炎症缓解后可逐步开展康复锻炼,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如缓慢屈伸患病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强肌腱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预防肌腱炎复发,但需注意避免过度锻炼导致再次损伤。
若肌腱炎症状持续超过2周未缓解,或出现患病部位明显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受限加重,甚至出现肌腱断裂迹象,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骨科或康复科就诊,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