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间质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的方法有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1.临床症状评估
间质性膀胱炎的典型症状为耻骨上区疼痛,在憋尿时加重,排尿后缓解,同时伴有尿频、尿急,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痛。腺性膀胱炎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与普通膀胱炎症状相似。如果患者仅有轻微的尿频、尿急,且无耻骨上区疼痛等典型表现,且在积极治疗普通膀胱炎后症状缓解,则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较小。
2.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和尿培养是常用的检查方法。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液检查一般无明显细菌感染迹象,尿培养通常为阴性。而腺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尿培养也可能有细菌生长,但对抗生素治疗反应相对较差。血液检查方面,可检测相关自身抗体等指标,间质性膀胱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身抗体阳性,但特异性不高。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壁的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等。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早期膀胱壁可无明显增厚,晚期可出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容量减小。腺性膀胱炎在超声下可表现为膀胱黏膜增厚、隆起,呈结节状或乳头样改变。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膀胱的形态、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判断病变的范围,对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膀胱肿瘤等有重要意义。
4.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排除间质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手段。间质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可见膀胱黏膜有特征性的Hunner溃疡(较少见)或黏膜下出血点,多在膀胱顶部和前壁。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表现为膀胱黏膜的腺性改变,如腺性息肉、腺性结节等,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确诊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