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囊肿和子宫肌瘤的区别在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方面。

1.定义
子宫囊肿通常指的是宫颈囊肿,又称为纳氏囊肿,主要是由于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多数情况下,是子宫颈的生理性变化,也可因慢性宫颈炎等疾病引起,炎症会导致腺管狭窄,进而形成囊肿。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此外,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部分肌瘤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
2.临床表现
大多数子宫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还可能出现经间期出血、夫妻生活后出血等症状。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下腹部包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时可从腹部触及;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症状。
3.诊断方法
子宫囊肿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容易诊断。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有助于与其他宫颈病变相鉴别。
子宫肌瘤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等。超声检查是常用且经济的方法,能显示子宫大小、形态、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情况;MRI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对于诊断困难的患者有重要价值;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有助于黏膜下肌瘤的诊断;腹腔镜检查则可直接观察子宫外观、肌瘤的大小、位置等,同时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