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坐位与站立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步态训练、抗阻训练、功能性训练等。

1.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辅助进行髋、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活动范围控制在屈髋≤30°、屈膝≤60°,避免内收、内旋动作。此阶段需严格遵循医嘱,若存在伤口渗出或剧烈疼痛应暂停训练。
2.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日3~4组,每组10~15次。收缩时保持5~10秒,放松后重复。此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维持肌肉基础张力。
3.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术后第2周起,逐步增加髋关节主动屈伸、外展活动,活动范围控制在屈髋≤60°、外展≤30°。可借助CPM机(持续被动运动仪)辅助训练,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速度以患者耐受为准。
4.坐位与站立训练
术后第3周开始,在保护下进行坐位训练,床头抬高角度从30°逐步增加至90°,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站立训练需使用助行器,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患肢负重不超过体重的20%。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床椅转移、穿衣、如厕等训练,强调使用长柄鞋拔、穿袜器等辅助工具,减少髋关节屈曲角度。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防跌倒措施,如保持地面干燥、穿防滑鞋等。
6.步态训练
术后第6周起,逐步脱离助行器,进行双拐→单拐→无拐的步态训练。行走时保持患肢外展,步幅均匀,避免交叉步。每日行走时间从10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
7.抗阻训练
术后第8周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臀肌的抗阻训练,如坐位伸膝、侧卧抬腿等。使用弹力带或沙袋进行渐进性阻力训练,每组10~15次,每日2~3组。注意训练时避免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
8.功能性训练
引入上下楼梯、单腿站立等平衡训练,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上下楼梯时遵循“好上坏下”原则,即健肢先上,患肢先下。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楼梯扶手稳定性,避免滑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