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胃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肿瘤等)、饮食因素(如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压力过大、情绪波动),需要警惕疼痛性质改变、伴随症状严重以及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出现严重情况。
一、常见原因
(一)胃部疾病
1.胃炎
急性胃炎:多与饮食有关,如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摄入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例如,进食变质的海鲜后,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刺激胃黏膜,引发急性炎症,导致胃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一般起病较急。
慢性胃炎: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喜食过热或过冷食物等)、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在各年龄段均有一定发病率,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迁延,可表现为隐痛、胀痛等不同程度的胃痛,还可能伴有消化不良、反酸等症状。
2.胃溃疡: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导致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形成溃疡。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然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再复发,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且病程可能较长。
3.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关系密切。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缓解,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
4.胃肿瘤
良性肿瘤:如胃息肉等,较小的胃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恶性肿瘤:胃癌较为常见,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长期高盐饮食、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高发,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胃痛加重、消瘦、贫血等症状。
(二)饮食因素
1.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导致胃过度扩张,引起胃痛,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若经常暴饮暴食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等问题。
2.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等)、过酸食物(如醋腌制品等)或过度饮酒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胃痛,各年龄段经常有此类饮食习惯的人群易出现。
(三)精神心理因素
1.长期压力过大:现代社会中,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如青少年学习压力、成年人工作压力等。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痛,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成年人,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
2.情绪波动:突然的情绪激动、紧张等也可能引起胃痛,比如一些人在经历重大事件时出现情绪剧烈变化后,出现胃痛症状,不同年龄段均可因情绪波动而引发胃痛。
二、需要警惕的情况
1.疼痛性质改变:如果原本的胃痛性质发生变化,如从隐痛变为剧烈的绞痛,或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疼痛规律改变,都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如胃溃疡患者疼痛规律改变可能提示有恶变倾向等。
2.伴随症状严重:若胃痛伴随呕血、黑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溃疡出血、胃癌出血等情况;若伴随体重明显下降、乏力等,也要警惕胃部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各年龄段出现这些严重伴随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
3.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老是胃痛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有关,比如有些儿童喜欢吃零食,导致饮食不规律,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引起胃痛,此时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结构,避免儿童食用过多零食。
老年人:老年人老是胃痛更要警惕胃癌等严重疾病,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表现可能不典型,且胃癌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老年人出现胃痛要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