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常见眼部疾病,由多种原因致泪液异常,有多种表现,不同人群易患。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眼、增眨眼频率、调环境)和眼部护理(清洁、冷敷热敷)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用药但优先非药物,儿童、中老年及有特殊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依自身情况采取合适干预措施。
一、干眼症的定义与常见表现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导致。常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都可能罹患干眼症,例如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因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较高;中老年人群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也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改善生活方式
1.合理用眼: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应遵循20-20-20规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就要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同时,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在昏暗或晃动的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
2.增加眨眼频率:提醒自己定时眨眼,一般每分钟眨眼10-15次,通过增加眨眼频率来促进泪液分泌,保持眼表湿润。
3.调整环境:在干燥的环境中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泪液的蒸发;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或风沙较大的环境中。
(二)眼部护理
1.清洁眼部:使用温和的眼部清洁剂清洁眼睑,去除眼睑缘的油脂、碎屑等,保持睑板腺的通畅,这对于因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干眼症尤为重要。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眼部,每天可进行1-2次。
2.冷敷与热敷:对于因眼部疲劳引起的干眼症,可适当进行冷敷或热敷。冷敷可缓解眼部充血、减轻不适,每次冷敷10-15分钟;热敷则有助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一般使用40-45℃的温热毛巾,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眼部皮肤。
三、药物干预相关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
如果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需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的原则。例如,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症常用的药物,可补充泪液,缓解眼睛干涩等症状。但对于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优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眼部护理来缓解症状。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史的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干眼症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家长要监督孩子合理用眼。在眼部护理方面,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温和眼部清洁剂,且在进行冷敷或热敷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对儿童娇嫩的眼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用眼习惯培养,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泪液分泌。
(二)中老年患者
中老年干眼症患者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除了遵循上述一般的干预措施外,要更加注意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监测泪液分泌情况和眼表状态。在选择眼部护理产品时,要选择适合中老年人群且温和无刺激的产品。同时,要关注是否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泪液分泌,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改善干眼症症状。
(三)有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眼部手术史、全身免疫性疾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处理干眼症时要更加谨慎。例如,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在进行眼部护理和干预措施时要避免对手术部位造成不良影响;患有全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干眼症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治疗,充分考虑病史对干眼症治疗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