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有典型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等重且久不缓解的胸痛,以及疼痛后24-48小时左右出现的约38℃左右持续约1周的发热,还有可能出现的心动过速或过缓;不典型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胃肠道症状,呼吸急促等呼吸困难表现,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发的晕厥,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有差异,部分不典型症状易误诊。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特点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例如,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约70%-80%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胸骨后长时间压榨性胸痛症状。
部分患者胸痛部位不典型,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肩部、背部或左上臂等部位,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有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牙痛,而未意识到是心肌梗死。
2.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老年患者由于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女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有时可能相对不典型,更易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其他伴随症状。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这是由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全身性反应。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往往提示心肌坏死范围较大。
对于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心肌梗死时,心肌缺血缺氧可导致心律失常,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可能是机体对心肌缺血的一种应激反应,但如果心率过快,会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则可能与传导系统受损有关,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容易累及房室传导系统,导致心动过缓。
在儿童心肌梗死中(虽然儿童心肌梗死相对罕见),心动过速或过缓也可能出现,但儿童对心率变化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需要更谨慎地监测和处理。
二、不典型症状
(一)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
约1/3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这是因为心肌梗死时,疼痛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梗死区域刺激了迷走神经,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较差,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需要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
2.上腹部胀痛
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胀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疾病。这是因为心脏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部分重叠,心肌缺血时的疼痛信号可能会被错误地传导到上腹部。
(二)呼吸困难
1.原因及表现
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肺淤血所致。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例如,急性左心衰竭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对于女性患者,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肌梗死较常见的不典型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在儿童心肌梗死中,呼吸困难也可能是重要表现之一,由于儿童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呼吸困难可能会更快地进展为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三)晕厥
1.发生机制及情况
心肌梗死时,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晕厥。这种情况多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脑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晕厥发生后更容易出现脑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