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与心绞痛在疼痛部位、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及辅助检查上有不同表现。肋间神经痛疼痛累及1-2个肋间,性质多为刺痛等,由胸椎病变等诱发,伴随症状少,心电图多正常,胸部影像学可发现胸椎病变;心绞痛疼痛在胸骨体上段等,性质多为压榨闷痛等,由体力劳动等诱发,常伴心悸等,发作时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胸部影像学用于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疼痛部位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部、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部位不局限于某一肋间,不同性别患者疼痛放射部位可能有个体差异,生活方式如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疼痛部位出现相应反应,有冠心病等病史者更易出现典型疼痛部位表现。
疼痛性质
肋间神经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灼痛、刀割样痛等,疼痛较尖锐,发作时间较短,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各年龄人群肋间神经痛性质表现类似,生活方式一般不改变其性质,有神经病变病史者疼痛性质可能因神经受损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憋痛,也可伴有烧灼感,疼痛程度多为中度至重度,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不同性别患者疼痛性质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人若有诱因诱发也可出现类似疼痛性质,有冠心病病史者疼痛性质更符合心绞痛特点,生活方式中劳累等可加重疼痛性质的表现。
诱发因素
肋间神经痛:可由胸椎病变、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肋间神经)、外伤等因素诱发,深呼吸、咳嗽、打喷嚏等胸廓运动可能使疼痛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诱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胸部外伤等,成年人可能因胸椎退变等,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等可能成为诱因,有相关病史者更易因原发病因诱发。
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疼痛多在劳累或激动的当时发作,而不是在劳累之后。不同性别诱因可能有不同倾向,女性在绝经后可能因激素变化等使诱因表现不同,各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因血管弹性等变化,更易因轻微诱因诱发,有冠心病病史者对诱因的敏感性更高。
伴随症状
肋间神经痛:一般伴随症状较少,有时可能在疼痛区域有感觉过敏或减退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伴随症状差异不大,生活方式对伴随症状影响小,有神经病变病史者可能有原发病的相关伴随症状,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可能伴有疱疹等。
心绞痛: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冷汗、濒死感等。不同性别伴随症状可能有差异,女性心绞痛发作时可能更易出现不典型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各年龄人群中,老年人伴随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且更易出现严重伴随症状,有冠心病病史者伴随症状更符合心绞痛的整体表现,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加重伴随症状的出现。
辅助检查鉴别
心电图:
肋间神经痛:心电图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可能正常。各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相似,生活方式不影响心电图结果,有相关病史者心电图也无典型心肌缺血等改变。
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缓解后可恢复正常,不同性别患者心电图变化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人心电图基础可能较差,有冠心病病史者发作时心电图改变更具特征性。
胸部影像学检查:
肋间神经痛:胸部X线、CT等检查可能发现胸椎病变等情况,如胸椎骨质增生、胸椎骨折等,不同年龄人群影像学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生活方式不影响影像学结果,有相关病史者可发现相应病变。
心绞痛:胸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心肌缺血表现,但可用于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部病变等,不同性别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辅助排除其他疾病,各年龄人群检查目的类似,有冠心病病史者主要通过检查排除其他可能混淆病情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