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部位有大脑萎缩和小脑萎缩,大脑萎缩累及多区域致相应功能障碍,小脑萎缩局限小脑致运动相关症状;临床表现上大脑萎缩有认知和精神行为方面表现,小脑萎缩有运动协调方面表现;影像学上大脑萎缩可见脑体积缩小等,小脑萎缩可见小脑体积缩小等;病因中大脑萎缩有衰老、疾病、其他因素,小脑萎缩有遗传、变性疾病、中毒因素。
小脑萎缩:小脑萎缩的病变部位局限在小脑,小脑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所以小脑萎缩最突出的表现往往是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等运动相关的症状。
临床表现
大脑萎缩:
认知功能方面:早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计算力下降、判断力减退等,严重时会发展为痴呆,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语言功能障碍、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等。不同年龄的大脑萎缩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大脑萎缩可能影响智力发育,成人则主要影响已有的认知功能。
精神行为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人群,大脑萎缩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大脑萎缩出现精神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也需要关注。
小脑萎缩:
运动协调方面: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走路不稳,像醉酒步态,左右摇晃,容易跌倒;肢体运动不协调,拿东西时手抖,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比如用筷子夹菜困难等。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机体老化,小脑萎缩导致共济失调的概率相对增加,而有遗传性小脑萎缩家族史的人群,发病年龄可能较早,症状进展可能更快。
影像学表现
大脑萎缩: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见大脑体积缩小,脑沟增宽、脑回变窄,脑室系统扩大等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大脑萎缩,影像学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大脑萎缩,往往以颞叶、海马等部位萎缩较为明显;血管性因素导致的大脑萎缩,可能会有相应的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史对应的影像学改变。
小脑萎缩: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小脑体积缩小,小脑沟增宽,第四脑室可能扩大等。遗传性小脑萎缩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有其特征性,比如某些基因相关的小脑萎缩,会有特定的小脑结构改变特点。
病因
大脑萎缩:
衰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萎缩,这是正常的衰老表现,但如果萎缩速度过快或程度过重则属于病理性范畴。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大脑细胞逐渐凋亡,脑实质减少,不过一般生理性大脑萎缩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疾病因素: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大脑萎缩,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颅内感染(脑炎等)、脑部肿瘤等。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引发大脑萎缩;脑部肿瘤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受压区域脑组织萎缩。
其他因素:长期酗酒可引起大脑萎缩,酒精会损伤大脑神经细胞等;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B1等)也可能影响大脑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大脑萎缩。长期酗酒的人群,酒精对大脑的毒性作用是导致大脑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不均衡的人群,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增加大脑萎缩的风险。
小脑萎缩:
遗传因素:许多小脑萎缩是遗传性疾病,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来早期发现可能的小脑萎缩情况。
变性疾病:某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会累及小脑,导致小脑萎缩,如多系统萎缩中的小脑型等。这类患者除了小脑萎缩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中毒因素:某些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也可能引起小脑萎缩,比如长期接触汞等重金属可能损伤小脑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