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其常见症状有疼痛性质与程度多样、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有差异、发作时间有规律或无规律,还常伴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不同人群胃痛症状特点不同,儿童表达模糊、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女性受生理期和情绪影响大、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易变化加重。
疼痛性质与程度:疼痛的性质多样,有隐痛、胀痛、刺痛、灼痛、绞痛等。隐痛通常是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可能持续存在;胀痛则是感觉胃部胀满,疼痛伴有胀的感觉;刺痛是像针刺一样的尖锐疼痛;灼痛类似有烧灼感;绞痛则疼痛较为剧烈,如绞拧一般。不同人群可能因个体差异感受不同,比如儿童表述可能相对模糊,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而成年患者能较准确描述疼痛性质。例如,有研究显示,在胃部疾病患者中,约6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隐痛或胀痛。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腹部,但具体位置可能会有一定差异。部分人疼痛部位较局限,就在剑突下正中;也有人疼痛范围相对宽泛,可能累及上腹部偏左或偏右。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痛部位可能略有不同,如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往往在上腹部偏右。年龄因素也可能影响疼痛部位的感知,老年人可能对疼痛定位不如年轻人准确。
发作时间:有的患者胃痛具有规律性,比如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空腹痛,多在空腹时发作,即进食前疼痛明显,进食后可缓解;而胃溃疡的疼痛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发作,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但也有很多胃痛发作没有明显规律,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情绪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无规律的胃痛发作。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患者会感觉胃部不适,进而引发呕吐反应,将胃内的物质吐出;有的会出现反酸,即胃酸从胃内反流至食管,产生烧心样感觉;还可能有食欲不振,不想进食;部分人会有嗳气,表现为胃内气体向上从口腔排出;严重时可能伴有黑便,提示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以及有长期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需重视,因为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黑便可能预示着较严重的胃部病变。
不同人群胃痛症状的特点差异
儿童: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胃痛时除了可能出现哭闹、烦躁不安外,还可能通过拒食来体现。由于儿童肠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引发胃痛的原因可能与饮食不节(如过多食用零食、生冷食物)、腹部受凉等有关。比如进食过多冰淇淋后,可能很快出现胃痛、呕吐等表现,而且儿童胃痛可能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老年人:老年人胃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有时疼痛并不剧烈,而是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感、饱胀感等。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胃痛可能会掩盖其他疾病的表现,或者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互混淆。例如,老年人有冠心病时,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同时伴有上腹部隐痛,容易造成误诊。而且老年人胃痛的病因相对复杂,可能与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胆囊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女性: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月经期间,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胃痛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部分女性在月经前后胃痛发作频率可能增加或症状加重。另外,女性的情绪因素对胃痛的影响可能更明显,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容易导致胃痛的发生或加重,这与女性相对敏感的情绪特点有关。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胃部基础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的人群,胃痛症状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加重或出现新的变化。比如原本控制较好的胃溃疡患者,近期出现胃痛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且伴有黑便等情况,提示可能有溃疡活动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而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胃痛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糖尿病胃轻瘫等特殊情况,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影响胃肠蠕动,导致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