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手术常见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外科手术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前要评估患者、做肠道准备,操作分麻醉、插入内镜、切除息肉;外科手术切除适用于特定情况,术前准备类似,按部位选术式;儿童患者手术要谨慎防肠道损伤等,老年患者要评估基础病、监测心肺功能等,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等,需依病情由专业医生选合适方式并个性化处理。
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这对手术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考虑其身体耐受及基础疾病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要提前评估手术风险。一般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
肠道准备:通常在手术前1-2天进少渣饮食,手术前晚口服泻药清洁肠道,确保肠道内清洁,便于内镜操作观察及切除息肉。
2.操作过程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患者保持清醒,全身麻醉则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以减轻操作时的痛苦和不适。
内镜插入:医生将内镜经口腔(经口内镜下手术)或肛门(经肛门内镜下手术)插入肠道,找到息肉位置。
息肉切除: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选择不同的切除方法。对于较小的息肉(直径小于2cm),常用的有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圈套器套住息肉根部,然后通电使圈套器凝固切割息肉;对于广基息肉等可能会采用黏膜切除术(EMR),将肾上腺素等药物注射到息肉基底部黏膜下层,使息肉抬起,然后用圈套器或活检钳切除息肉;对于更大的息肉还可能用到黏膜下剥离术(ESD),需要更精细的操作,先注射使黏膜下层隆起,然后用特殊器械逐步剥离息肉。
二、外科手术切除
1.适应证选择
当息肉较大、怀疑有恶变、内镜下切除困难或息肉位于特殊部位(如肠道狭窄处附近的息肉等)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切除。
2.操作过程
术前准备:包括常规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胸片等,进行肠道准备等,与内镜下手术类似,但更强调全身状况的评估和准备。
手术方式:根据息肉所在的肠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医生会将包含息肉的肠段切除,然后进行肠吻合。
不同人群的手术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1.特殊考虑
儿童结肠息肉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手术需更加谨慎。儿童的肠道黏膜较娇嫩,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损伤肠道。由于儿童的配合度较差,可能更多需要全身麻醉,要关注麻醉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但在必要手术时权衡利弊。
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腹痛、排便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不适可能不清晰,需仔细监测肠道恢复情况,防止出现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二、老年患者
1.特殊考虑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手术前要充分评估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血压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血糖要调整到合适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术后要加强对心肺功能的监测,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饮食的逐步调整,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防止出现肠梗阻等情况。
三、女性患者
1.特殊考虑
女性患者如果是在月经期间进行手术,要考虑凝血功能等情况,因为月经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所以一般会尽量避开月经期手术。
术后要关注手术对女性生殖系统等无直接影响,但要注意整体身体恢复对女性内分泌等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尤其是老年女性,身体恢复较慢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结肠息肉手术的具体操作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专业医生选择合适的方式,并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