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有感觉障碍(疼痛、麻木、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泌尿障碍、多汗)、精神神经障碍(抑郁、焦虑、认知障碍),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需对特殊人群给予相应关注和保障。
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同时增高,如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可感觉均匀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若伴有震颤则会出现断续停顿样感觉,称为“齿轮样强直”。肌强直会导致患者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影响日常活动,据统计,约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强直。
运动迟缓:可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患者翻身、起床、刷牙、洗脸等动作变得缓慢,书写时字体变小,称为“小写症”。运动迟缓的发生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基底节功能紊乱有关,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的发生率可达90%以上。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姿势不稳,容易跌倒。这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影响了基底节对姿势反射的调节,随着病情进展,约90%的患者会发生姿势平衡障碍,增加了患者受伤的风险。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
疼痛:常见于颈部、肩部、腰部、四肢等部位,可能与肌肉强直、姿势异常等有关,约40%~5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
麻木:部分患者会有肢体麻木感,可能是由于神经受累等原因引起,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神经系统的病变波及感觉神经有关。
嗅觉减退: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由于嗅觉神经受累,是帕金森病较特异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早于运动症状出现数年。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较为常见,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导致,发生率可达50%~90%。患者可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泌尿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约50%~80%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患者也可能出现生殖系统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与帕金森病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影响了膀胱和尿道的神经调节以及生殖系统的神经支配有关。
多汗:部分患者会出现多汗症状,尤其以头部、颈部和双侧肢体更为明显,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有关。
精神、神经障碍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30%~50%。患者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自责自罪等表现,抑郁的发生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影响了大脑中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
焦虑:约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悸、呼吸急促等,焦虑的发生也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神经递质失衡以及疾病带来的躯体不适等因素相关。
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约30%~7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甚至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认知障碍可涉及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多个方面,其发生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环路功能异常有关。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帕金森病症状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表现相对更典型且进展可能相对较快;男性和女性在症状出现的比例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症状表现的核心特征是相似的;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可能在发病年龄等方面有一定特点;长期接触某些环境因素的人群可能发病风险不同,但在症状表现上主要还是符合帕金森病的一般症状规律。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姿势平衡障碍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受伤,需要家属给予更多的照顾和环境安全的保障;对于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患者,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在专业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