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可治但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治疗包括早期手术(单眼1-2个月内、双眼不超6个月,可选超声乳化等术式并植合适人工晶状体)及术后弱视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有白内障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眼或全身疾病、手术时机;患儿需注意术后眼部和生活护理及心理关怀。
一、治疗方法及效果
1.手术治疗
时机选择:对于单眼先天性白内障且瞳孔区混浊的患儿,一般建议在出生后1-2个月内进行手术。如果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间可适当调整,但通常也需尽早进行,一般不超过6个月。早期手术可以为患儿提供良好的视觉发育机会,因为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手术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弱视。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出生后2个月内)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相对较好的比例更高。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小儿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等优点。术后需要植入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选择可调节或者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人工晶状体。
2.术后康复训练
弱视治疗:手术后,患儿往往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因为即使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如果不及时进行弱视训练,很可能会出现弱视。弱视治疗的方法包括遮盖疗法,即遮盖健眼,强迫患儿使用患眼注视,一般每天遮盖健眼2-6小时不等,具体时间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而定;还有视觉刺激疗法,通过使用具有光栅的刺激仪,给予患儿视觉刺激,促进弱视眼的发育。一般来说,术后规范的弱视训练对于提高患儿的视力至关重要,而且需要长期坚持,部分患儿可能需要持续数年的弱视治疗。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白内障的严重程度
如果是全白内障,也就是晶状体全部混浊,相对部分混浊的白内障来说,预后可能会稍差一些。因为全白内障会更严重地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对视网膜的刺激更少,不利于视觉发育。而局限性的白内障,如果手术及时,对视觉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
2.是否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
眼部其他疾病:如果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有其他眼部畸形,如小眼球、先天性青光眼等,会明显影响预后。例如,合并小眼球的患儿,眼内结构发育本身就存在异常,即使进行了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也往往不理想。
全身疾病:如果患儿合并有全身综合征,如21-三体综合征等,除了眼部的先天性白内障外,全身的发育异常会进一步影响视觉发育的整体情况。这类患儿的治疗和康复难度相对更大,视力恢复的程度也往往不如单纯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
3.手术时机
如前所述,手术时机非常关键。如果手术过晚,超过了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即使进行了手术,也很难恢复良好的视力。因为视觉中枢在关键时期没有接收到足够的视觉刺激,会导致视觉中枢的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永久性的视力低下。
三、特殊人群(小儿)的注意事项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术后护理
眼部护理:要保持眼部的清洁,避免患儿用手揉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使用眼药水,防止眼部感染。因为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不经意间揉眼,导致眼部感染,影响手术效果。
生活护理:在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到外伤,因为小儿活泼好动,眼部外伤可能会导致刚刚做完手术的眼内组织再次受损。
2.心理关怀
由于小儿年龄小,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视力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家长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心理关怀,多与患儿沟通,帮助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例如,可以通过给患儿讲有趣的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对眼部不适等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患儿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