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与其他疾病鉴别等方面进行。病史要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症状有头晕头痛等;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征和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有影像学和血液检查;需与梅尼埃病、癫痫发作、颅内肿瘤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
(一)病史方面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可能不同。例如,中青年女性脑供血不足可能与月经、激素水平变化、贫血等相关;中老年人群则更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有这些生活方式的人群需重点排查。
既往病史: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需考虑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引发脑供血不足;有心脏病史,如房颤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起脑供血不足。
(二)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不同个体症状可能有差异,需详细询问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某些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如从卧位突然站起)出现头晕加重,可能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的脑供血不足。
二、体格检查
(一)一般体征
测量血压,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都可能影响脑供血。
检查心率、心律,房颤患者心律不规则,可能存在心脏附壁血栓脱落风险。
检查颈部血管,可触及颈动脉搏动是否正常,有无血管杂音,血管杂音提示颈动脉狭窄可能。
(二)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肌力、肌张力,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
检查感觉功能,如痛觉、触觉等,脑供血不足累及感觉中枢时可出现感觉异常。
检查共济运动,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脑供血不足影响小脑等部位时可出现共济失调表现。
三、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病变。脑供血不足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但能帮助鉴别其他颅内病变。
头颅MRI及MRA:MRI对脑缺血灶的检出比CT敏感,能更早发现脑内缺血改变;MRA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闭塞等情况,是评估脑血管的重要手段。例如,能发现颅内大血管的狭窄部位、程度等。
颈部血管超声:可检测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程度等。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常见血管因素,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可初步筛查颈部血管情况。
(二)血液检查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贫血可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高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高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等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了解患者凝血状态,房颤患者需关注凝血功能以评估抗凝治疗风险等。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与梅尼埃病鉴别
梅尼埃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而脑供血不足的眩晕多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通过耳部检查(如耳镜、听力测试等)及上述脑供血不足相关检查可鉴别。
(二)与癫痫发作鉴别
部分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头晕等非典型症状,但癫痫发作多有脑电图异常,出现痫性放电波型,而脑供血不足脑电图一般无痫性放电,结合病史、症状特点及相关检查可鉴别。
(三)与颅内肿瘤鉴别
颅内肿瘤也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但通过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而脑供血不足无占位病变,以此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