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溶栓有一般适应症、相对适应症和绝对禁忌症。一般适应症是有持续超30分钟不缓解的胸痛伴大汗等症状且有相应ST段抬高或新左束支传导阻滞;相对适应症是胸痛不足30分钟但高度怀疑心梗或有相对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等;绝对禁忌症包括既往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缺血性卒中史、近3周重大外伤或外科大手术史、近2-4周胃肠道出血史、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一、心肌梗死溶栓的一般适应症
(一)症状与心电图表现
1.症状: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为持续胸痛,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
2.心电图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出现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年龄因素在其中有一定影响,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但心电图有相应改变也需考虑溶栓适应症;女性患者心肌梗死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差异,但ST段抬高等心电图改变是关键判断指标之一。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人群发生心肌梗死风险高,若出现符合上述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也应评估溶栓适应症。有冠心病病史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心肌梗死相关表现时,更要依据心电图等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溶栓适应症。
二、心肌梗死溶栓的相对适应症
(一)症状与心电图表现
1.症状:胸痛时间虽不足30分钟,但高度怀疑心肌梗死,且有ST段抬高趋势等情况。
2.心电图表现:仅表现为ST段压低等相对不典型改变,但结合临床高度考虑心肌梗死的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体弱患者,相对适应症的判断更需谨慎权衡,因为其出血风险可能更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等。年轻患者若出现符合相对适应症的情况,也需在充分评估后决定是否溶栓,因为年轻患者可能出血后恢复相对较好,但仍要严格依据病情判断。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特殊人群,在判断相对适应症时,要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对溶栓后预后的影响,比如长期酗酒患者肝脏功能可能受影响,溶栓后出血风险需更严密监测。有基础病史但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出现相对适应症情况,要综合基础病史对溶栓的影响来判断。
三、心肌梗死溶栓的绝对禁忌症
(一)既往史相关
1.颅内出血史:无论是近期还是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极高,因为溶栓药物会促进血液凝固,可能导致原本脆弱的颅内血管破裂出血,严重危及生命。
2.近3个月有缺血性卒中史:缺血性卒中后脑血管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溶栓药物可能加重脑血管的出血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脑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基础病变,近3个月内有缺血性卒中史更要严格避免溶栓;年轻患者若近3个月内有缺血性卒中史,同样禁忌溶栓,需考虑其他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二)近期操作或外伤相关
1.近3周有重大外伤史、外科大手术史:重大外伤或外科大手术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管等组织修复过程中,溶栓药物会干扰凝血机制,增加出血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虽很少发生心肌梗死,但成人中不同年龄患者都要遵循此禁忌,老年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后更难恢复,需严格避免;生活方式不良的患者若有相关外伤或手术史,也不能进行溶栓。
2.近2-4周有胃肠道出血史:胃肠道出血后胃肠黏膜等处于脆弱状态,溶栓药物会影响凝血,易导致胃肠道再次出血或出血加重,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病史患者,近2-4周内有胃肠道出血史则绝对禁忌溶栓,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溶栓的影响,采取其他合适治疗措施。
(三)其他严重情况
1.可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患者血管壁结构异常,溶栓药物无法解决血管夹层问题,反而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只要怀疑主动脉夹层就绝对禁忌溶栓,需立即采取其他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