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是常见屈光不正情况,3岁左右有生理性远视,超范围为病理性。其影响有视力下降、视疲劳,需通过视力、散瞳验光检查诊断。干预措施包括观察随访、光学矫正(框架眼镜、特殊隐形眼镜)。生活中要注意用眼习惯(控时、姿势)、饮食(吃有益眼食物)和户外活动。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视力,配合治疗随访,助其养成良好用眼生活方式促眼部健康。
一、儿童远视的基本认识
儿童远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情况。儿童的眼球在发育过程中,眼轴较短,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一般3岁左右的儿童有200度-25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6岁时可降至150度左右,若超过这个正常范围则为病理性远视。
二、远视的影响及检查诊断
1.影响方面
视力影响:轻度远视可能对视力影响不大,但中高度远视会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例如,远视儿童在阅读时可能会出现字迹模糊、串行等情况。
视疲劳:由于远视眼需要不断调节晶状体来看清物体,容易引起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头痛等,尤其在近距离用眼时更为明显。
2.检查诊断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初步了解儿童的视力情况,若发现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需进一步检查。
散瞳验光:对于儿童远视,必须进行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准确测量屈光度数。一般3岁以下儿童可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3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三、远视的干预措施
1.观察随访
对于生理性远视且视力正常、无视疲劳等症状的儿童,可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视力和屈光状态,观察眼球发育和远视度数的变化情况。因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会逐渐降低。
2.光学矫正
佩戴框架眼镜:如果是病理性远视,且影响了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症状,需要佩戴框架眼镜进行矫正。框架眼镜是通过光学原理,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改善视力。例如,对于中度远视儿童,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后可以提高视力,缓解视疲劳。在选择框架眼镜时,要确保验光准确,镜框大小合适,材质轻便舒适,以利于儿童长期佩戴。
特殊情况的隐形眼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儿童不愿意佩戴框架眼镜,且符合佩戴隐形眼镜的条件(如眼部健康、能够正确佩戴和护理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佩戴透气性好的隐形眼镜,但需要严格遵循佩戴和护理规范,定期复查眼部情况。
四、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用眼习惯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提醒儿童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连续看电视、玩手机、看书等不超过30-40分钟,然后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不利于远视的矫正和眼球发育。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儿童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胸部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这样可以减少眼睛的调节疲劳。
2.饮食与户外活动
合理饮食:保证儿童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叶黄素对眼睛的黄斑区有保护作用等。
增加户外活动:让儿童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儿童的眼睛可以接触到自然光线,自然光线有助于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过度增长,对预防和控制远视度数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对于有远视的儿童,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随访,不能忽视远视对儿童视力和眼部发育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为佩戴眼镜等情况给儿童造成心理压力,要鼓励儿童正确对待远视的矫正过程,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眼部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