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是子宫均匀增大且肌层厚度超2.5cm伴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症状多样,包括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疼痛及坠胀感(周期性下腹疼痛、非经期下腹坠胀)、白带增多、压迫症状(膀胱压迫致尿频尿急、直肠压迫致排便困难)及其他症状(不孕或流产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诊断并治疗。
一、月经改变
经量增多: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的情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每次月经出血的总量超出正常范围。例如,正常月经量一般为30-50ml,而子宫肥大患者可能可达80ml以上。这是因为子宫肌层肥厚影响了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血管不能有效闭合,从而使经量增多。这种情况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长期经量增多可能会引起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经期延长:月经持续的时间较正常情况延长,正常经期为3-7天,子宫肥大患者可能经期会超过7天,甚至可达10天以上。这与子宫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子宫肌层的病变干扰了正常的子宫内膜脱落和修复过程,使得经期延长。
二、下腹疼痛及坠胀感
周期性下腹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在月经期间疼痛可能会加重。这是由于子宫肥大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坠胀感,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种疼痛在生育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特点有助于医生进行初步判断。
非经期下腹坠胀:在非月经期间,患者也可能会有下腹坠胀的感觉,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劳累后,坠胀感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子宫肥大使子宫体积增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同时子宫的重量增加,导致盆腔组织受到牵拉,从而引起下腹坠胀不适。
三、白带增多
子宫肥大患者常伴有白带增多的症状。白带的量较正常情况下明显增多,且质地可能发生变化,可呈脓性或伴有异味。这是由于子宫肥大导致宫颈腺体受到刺激,分泌功能亢进,同时子宫颈及子宫体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白带增多。如果白带增多伴有异味、颜色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合并有其他感染,如细菌感染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四、压迫症状
膀胱压迫症状:当子宫肥大向前压迫膀胱时,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对膀胱产生压迫,使膀胱的有效容量减少,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出现尿频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尿急,即难以控制排尿的感觉。这种情况在老年女性或多次分娩的女性中相对多见,因为多次分娩等因素可能导致子宫支持组织薄弱,更容易出现子宫肥大及压迫膀胱的情况。
直肠压迫症状:子宫肥大向后压迫直肠时,患者可能会有排便困难的症状。子宫增大对直肠产生压迫,影响直肠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排便不尽感、便秘等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活动量较少的患者,这种直肠压迫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
五、其他症状
不孕或流产风险增加:子宫肥大可能会对生育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患者不孕或增加流产的风险。这是因为子宫肥大可能改变了子宫的内环境,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或者导致子宫肌层的弹性和收缩功能异常,不利于妊娠的维持。在有生育计划的女性中,子宫肥大可能会成为影响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对于青春期女性,子宫肥大可能与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除了上述月经改变等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及生长发育情况;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子宫肥大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症状可能会随着激素水平的波动而有所不同,同时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子宫其他病变,如子宫内膜病变等,因为围绝经期是一些妇科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总之,子宫肥大的症状表现多样,当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