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原体(滴虫性由阴道毛滴虫引起,适合特定潮湿环境;霉菌性由假丝酵母菌引起,适宜酸性环境)、症状(滴虫性有稀薄脓性等分泌物、外阴瘙痒等;霉菌性以瘙痒、灼痛和白色稠厚分泌物为主)、传播途径(滴虫性有直接性交与间接公共物品传播;霉菌性主要内源性传染)、诊断方法(滴虫性找滴虫可用悬滴法和培养法;霉菌性找假丝酵母菌芽生孢子或假菌丝用湿片法和培养法)、治疗方式(滴虫性全身用药,性伴侣同治;霉菌性可局部或全身用药,复杂性需延长疗程)以及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的注意事项。
一、病原体
1.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这种病原体适合在温度为2540℃、pH值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在pH值5.0以下或7.5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
2.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属于机会致病菌,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阴道pH值通常在4.04.7之间。
二、症状
1.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且有臭味。这是因为滴虫无氧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腐臭气体。还会伴有外阴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和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2.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外阴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三、传播途径
1.滴虫性阴道炎: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途径。直接传播主要是经性交传播,男性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可成为传染源。间接传播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
2.霉菌性阴道炎: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于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这三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一旦条件适宜就可引起感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极少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四、诊断方法
1.滴虫性阴道炎: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最简便的方法是生理盐水悬滴法,显微镜下可见呈波状运动的滴虫及增多的白细胞。此外,还可用培养法,准确性更高。
2.霉菌性阴道炎:在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常用方法为湿片法,若有症状但多次湿片法检查为阴性,可采用培养法。
五、治疗
1.滴虫性阴道炎:通常需全身用药,常用药物为甲硝唑或替硝唑。性伴侣需要同时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2.霉菌性阴道炎:可采用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可选用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等;全身用药可选用氟康唑等。对于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两种阴道炎在孕期都可能增加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孕妇患滴虫性阴道炎时,若症状较轻可暂不治疗或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患霉菌性阴道炎时以局部用药为主,禁用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
2.哺乳期女性:患滴虫性阴道炎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时,建议用药期间及停药2472小时内停止哺乳。患霉菌性阴道炎使用局部药物时,一般对哺乳影响较小,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
3.儿童:儿童患阴道炎相对少见。若怀疑儿童患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应及时就医,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其隐私和自尊心,用药时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尽量采用非药物或局部用药方式。
4.老年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降低,更容易感染这两种阴道炎。治疗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霉菌性阴道炎易反复发作,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