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是因脑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等致脑功能障碍的疾病,症状多样,包括脑部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睡眠障碍、情绪波动;脑实质损害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中老年人有相关危险因素时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一、脑部缺血症状
头晕:较为常见,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一般在劳累、用脑过度或体位改变时加重或诱发。年龄较大的人群若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需警惕脑动脉硬化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发生动脉硬化。例如一些50岁以上的男性,平时有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就更容易出现因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头晕症状。
头痛:疼痛程度和性质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多在额部、枕部等部位,劳累、情绪激动时可加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头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因为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的损伤和硬化程度。
记忆力减退:初期多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但对远期往事记忆相对清晰。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长期熬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本身就可能存在神经功能紊乱,若合并脑动脉硬化,记忆力减退症状会更突出。比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工作且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出现记忆力下降时要考虑多种因素,脑动脉硬化是其中需要排查的原因之一。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这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有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像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的人群,身体整体机能下降,脑动脉硬化对其注意力的影响可能更显著。
二、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物钟调节功能减弱,若存在脑动脉硬化,睡眠障碍可能更为严重。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程度往往较重,睡眠问题也会更突出。例如一位70岁长期吸烟的老人,经常出现入睡困难,且睡眠中易惊醒,就要考虑脑动脉硬化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睡眠障碍的可能。
情绪波动: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烦躁、焦虑、抑郁等。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若合并脑动脉硬化,情绪波动可能会更明显。处于更年期且有高脂血症的女性,更易因脑动脉硬化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因为高脂血症会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神经调节功能。
三、脑实质损害症状
肢体麻木、无力: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沉重感,严重时可导致肢体活动不灵,甚至偏瘫。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生偏瘫的风险不同,一般来说,中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比如一位60岁患有糖尿病10余年的男性,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就要高度怀疑脑动脉硬化导致脑血管病变引起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利索、吐字不清,严重时可出现失语。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区域供血不足或受损,影响了语言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本身可能存在神经系统损伤,若再合并脑动脉硬化,言语障碍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因为酒精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同时影响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理解能力下降、计算力减退等。随着脑动脉硬化病情的发展,认知功能下降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对于一些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家属要密切关注其认知功能变化,如发现老人逐渐出现对周围事物反应变慢、不能准确计算简单账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有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脑血管超声、头颅CT或MRI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脑动脉硬化,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