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性感冒有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需休息和调整饮食,不同人群饮食有别;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吐止泻等,不同人群退热、止吐止泻方法不同,有基础病史人群用药需谨慎。
一、肠炎性感冒的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1.儿童人群:儿童肠炎性感冒时消化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常表现为呕吐,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腹泻是常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部分儿童可能伴有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通过频繁扭动身体等方式提示腹痛。
2.成年人群:成年患者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食物残渣等;腹泻症状类似儿童,大便性状多样,同时可能伴有腹部不适、腹胀等,部分患者腹痛症状相对明显,可表现为隐痛、胀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肠炎性感冒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呕吐、腹泻症状可能更严重,腹痛程度也可能加剧,且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肠炎性感冒多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甚至高热(39℃以上)。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成年患者发热时可能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2.其他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儿童可能因不适而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成年患者可能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出现嗜睡等情况。
二、肠炎性感冒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都需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疾病。儿童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患者也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饮食调整
儿童人群:在呕吐、腹泻期间,应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以少量多次喂食,以保证营养摄入和水分补充。
成年人群:成年患者饮食同样要清淡,可选择面条、馒头等主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人群在饮食调整上需更加谨慎,避免食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如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等,可咨询医生制定更适合自身病情的饮食方案。
(二)对症治疗
1.退热治疗
儿童人群:对于儿童发热,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方法。当体温超过38.5℃且儿童精神状态较差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
成年人群:成年患者发热时,若体温在38.5℃以下,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若体温超过38.5℃,可根据情况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的发热患者,退热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快速降温导致身体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和药物。
2.止吐、止泻治疗
儿童人群:儿童出现呕吐、腹泻时,可使用一些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如益生菌等,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对于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成年人群:成年患者可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等缓解呕吐症状;对于腹泻症状,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止泻,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止吐、止泻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使用某些止吐药物可能需要评估心脏方面的风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