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后肚子疼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肠道细菌感染(因细菌感染肠道致炎、释放毒素,儿童易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增加风险)和肠道病毒感染(病毒侵犯致肠炎,婴幼儿易感染轮状病毒,人群密集等致诺如病毒传播);非感染性因素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海鲜过敏等,有过敏史者易复发)、肠道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等致,青中年易受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加重)、腹部受凉(寒冷致肠道痉挛,儿童更易因腹部保暖差发病,肠道敏感者受凉后易症状)。
一、感染性因素
(一)肠道细菌感染
1.原因:如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腹泻后肚子疼的情况。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菌痢,除了腹泻,还常伴有下腹部阵发性绞痛。
2.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发生肠道细菌感染,且感染后症状可能更明显;成年人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也可能受到细菌感染引发腹泻后肚子疼。
3.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饮用不洁水源等,会增加肠道细菌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腹泻后肚子疼。
4.病史:有肠道基础疾病或近期使用过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更易发生肠道细菌感染,出现腹泻后肚子疼。
(二)肠道病毒感染
1.原因: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后,会引起病毒性肠炎。病毒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同时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肚子疼。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表现为腹泻、呕吐伴腹痛。
2.年龄因素:婴幼儿免疫系统脆弱,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则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重。
3.生活方式: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病毒容易传播,若个人卫生习惯不佳,易感染肠道病毒出现腹泻后肚子疼。
4.病史:既往有肠道病毒感染史的人群,再次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腹泻后肚子疼的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1.原因:比如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肠道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乳糖,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引起腹泻,同时肠道蠕动异常可出现肚子疼。又如对某些海鲜过敏,食用后引发肠道过敏反应,出现腹泻、腹痛。
2.年龄因素:婴幼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成年人对海鲜等食物过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生活方式:经常更换饮食结构,或大量食用从未尝试过的易过敏食物,可能诱发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导致腹泻后肚子疼。
4.病史: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更易出现腹泻后肚子疼的情况。
(二)肠道功能紊乱
1.原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肠道的正常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后肚子疼的症状。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精神因素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少年和中青年相对更易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而出现肠道功能紊乱。
3.生活方式:长期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引发腹泻后肚子疼。
4.病史:既往有肠道功能紊乱病史的人群,在相同诱因下更易复发,出现腹泻后肚子疼。
(三)腹部受凉
1.原因: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肠道平滑肌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出现腹泻,同时伴有肚子疼。例如夜间睡眠时腹部着凉,晨起可能出现腹泻后肚子疼。
2.年龄因素:儿童由于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因腹部受凉出现肠道痉挛导致腹泻后肚子疼;成年人腹部保暖不当也可能发生。
3.生活方式:在寒冷季节穿着单薄,尤其是腹部暴露,或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容易引起腹部受凉,导致腹泻后肚子疼。
4.病史:既往有肠道敏感病史的人群,腹部受凉后更易出现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