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肥大可通过心电图表现(如QRS波群电轴右偏、V1导联R波增高V5导联S波加深、右胸导联ST-T改变)及伴随症状(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发绀等)体现,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些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其中心电图表现反映心室电位及复极等情况,伴随症状与心脏泵血功能、循环淤血及机体缺氧等相关。
一、心电图表现相关症状
(一)QRS波群电轴右偏
正常心电轴范围一般在-30°~+90°,右心室肥大时心电轴常右偏,可大于+90°。在儿童中,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心电轴范围有差异,例如婴儿正常心电轴可稍偏右,但右心室肥大时电轴右偏程度会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常见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法洛四联症患儿可能出现明显电轴右偏。
(二)V1导联R波增高,V5导联S波加深
1.V1导联
正常成人V1导联R/S≤1,右心室肥大时V1导联R波增高,R/S>1。在儿童中,随着年龄增长,正常V1导联R/S比例也有变化,右心室肥大时该比例会打破正常规律。例如新生儿期正常V1导联R/S可能相对较高,但右心室肥大时会显著增高,这是因为右心室肥厚导致心室除极时V1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占主导,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患儿,长期肺部疾病导致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
2.V5导联
正常成人V5导联S波深度有一定范围,右心室肥大时V5导联S波加深,S波加深反映左心室电位相对减弱,右心室电位相对增强,这种改变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出现,如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V5导联S波加深等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三)右胸导联ST-T改变
1.ST段改变
右心室肥大时,右胸导联(如V1、V2等)可出现ST段压低。在成人中,可能提示右心室心肌缺血,因为右心室肥厚使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对于儿童,例如患有肺动脉狭窄的患儿,右心室肥大过程中右胸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右心室心肌功能受影响的表现,随着病情发展,ST段压低程度可能加重。
2.T波改变
右胸导联T波倒置常见于右心室肥大。成人中,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肥大时T波倒置反映右心室复极异常。儿童方面,像艾森曼格综合征患儿,在右心室肥大阶段也可能出现右胸导联T波倒置,这是由于右心室肥厚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复极过程异常。
二、其他伴随症状
(一)呼吸困难
右心室肥大时,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肺循环淤血等情况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婴儿可能在吃奶时出现呼吸急促、暂停等情况,这是因为右心室肥大影响了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如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室肥大患儿,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症状会逐渐明显,活动耐力下降。成人则可能在日常轻体力活动后就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二)乏力
由于右心室肥大使心脏整体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感觉体力不支,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劳、不愿意活动,成人则表现为工作、日常活动耐力降低,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右心室肥大的患者,会经常感到浑身没劲,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下肢水肿
右心室肥大导致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可出现下肢水肿。儿童可能先从足部开始出现水肿,婴儿可能观察到脚踝等部位肿胀,而成人则更明显地看到小腿、足部水肿,且长期站立或行走后水肿加重。例如肺源性心脏病晚期出现右心室肥大并右心衰竭时,下肢水肿是常见表现,这是因为右心衰竭使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淤积在下肢。
(四)发绀
当右心室肥大导致右向左分流等情况时,可出现发绀。儿童可能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紫,婴儿可能更易观察到口唇周围发青,成人则表现为皮肤黏膜青紫色。如法洛四联症患儿,由于存在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等情况,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机体缺氧,引起发绀,且在活动后发绀可能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