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炎症因素(贝尔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外伤因素(颅底骨折、面部外伤);中风常见原因有脑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和脑血管堵塞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如血液系统疾病高凝状态)。
一、面瘫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例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时,病毒可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炎症水肿,进而引起面瘫。研究表明,约有30%的贝尔面瘫(特发性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病毒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影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
2.细菌感染:如莱姆病螺旋体感染,莱姆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疾病,螺旋体感染累及面神经时可导致面瘫。但相对病毒感染来说,细菌感染引起面瘫的比例较低。
(二)非感染性炎症因素
1.贝尔面瘫: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压、缺血有关。受凉、疲劳等因素可能是其诱发因素,机体在受凉或疲劳后,面神经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面神经水肿,在面神经管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内,水肿的面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发面瘫。
2.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面神经,导致面瘫。其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周围神经,引起神经炎症、脱髓鞘等改变,进而影响面神经的功能。患者除了面瘫外,常伴有四肢对称性无力等表现,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三)外伤因素
1.颅底骨折:颅底骨折时,骨折线可能直接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例如,颞骨骨折是引起面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骨折碎片可能切割面神经,或者骨折导致面神经受压,从而引起面瘫。
2.面部外伤:面部受到暴力撞击等外伤时,也可能导致面神经受损,引发面瘫。比如,车祸伤、拳击伤等导致面部受伤,直接损伤面神经或引起面神经周围组织的损伤、出血,影响面神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二、中风的常见原因
(一)脑血管破裂出血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脑出血,引发中风。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数倍。在我国,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约70%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2.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青少年中因脑血管畸形导致中风的相对较多,畸形血管团的血管壁薄、脆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易发生破裂出血,引起脑出血性中风。
3.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而引发中风。动脉瘤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动脉壁结构异常等有关,血压波动等因素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
(二)脑血管堵塞缺血
1.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同时,血管内膜损伤易导致血小板、脂质等沉积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脑血管,引起脑梗死,导致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进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2.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当心房颤动发作时,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据统计,约15%-20%的缺血性中风是由心源性栓塞引起的,尤其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源性栓塞的风险较高。
3.其他原因:如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高凝状态,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起脑血管堵塞。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