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损伤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或过度兴奋;呼吸节律异常,有呼吸急促、减慢、暂停等;肌张力改变,有增高时肢体僵硬、减低时肢体松软;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异常;还会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等,这些症状需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一、意识状态改变
早产儿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状态异常,如嗜睡,表现为睡眠时间过长,不易被唤醒;或者过度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等情况。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大脑对意识的调控功能,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会使早产儿的意识觉醒状态发生改变。对于早产儿,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意识状态,因为意识状态的异常是脑损伤较为早期且重要的表现之一,而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脑损伤后这种意识改变可能更易被察觉但也更需及时识别。
二、呼吸节律异常
呼吸节律异常也是早产儿脑损伤常见的症状。正常早产儿的呼吸有一定的节律性,而脑损伤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情况。这是由于脑损伤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呼吸中枢位于脑部,当脑部受损时,其对呼吸的调控失衡。例如,呼吸暂停可能是因为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使得早产儿的呼吸不能正常进行,这种呼吸节律异常若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氧供,进而加重脑损伤,所以对于早产儿呼吸节律的观察至关重要,特别是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更应密切监测。
三、肌张力改变
1.肌张力增高:早产儿脑损伤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这是因为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控异常,使得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例如,上肢可能呈现屈曲状态且难以伸展,下肢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异常姿势。对于肌张力增高的早产儿,在护理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肢体,防止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因为过高的肌张力会影响早产儿的运动发育,而早产儿本身运动发育本就相对滞后,脑损伤导致的肌张力异常会加重这种滞后。
2.肌张力减低:也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活动无力。这是由于脑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使得肌肉无力。如早产儿肢体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姿势,平卧时四肢呈过度伸展或下垂状态等。肌张力减低的早产儿在护理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防止发生体位性损伤,并且要积极评估其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因为肌张力减低会影响早产儿的运动能力发展,需要早期进行干预和康复评估。
四、原始反射异常
1.拥抱反射异常:正常早产儿的拥抱反射具有一定的表现,而脑损伤时拥抱反射可能减弱或增强。正常拥抱反射是当早产儿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上肢先外展、后内收并握住的动作。若脑损伤,可能出现拥抱反射减弱,即刺激后反应不明显;或者增强,反应过于强烈。拥抱反射异常是脑损伤在神经反射方面的重要体现,通过观察拥抱反射可以辅助判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情况,因为原始反射是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一种体现,脑损伤会干扰原始反射的正常表现。
2.吸吮反射异常:吸吮反射也可能出现异常,如吸吮无力、吸吮不协调等。正常的吸吮反射有助于早产儿进食,脑损伤后影响了口腔周围神经及脑部对吸吮动作的调控,导致吸吮反射异常。对于早产儿来说,吸吮反射异常会影响其喂养,进而影响营养摄入,所以需要关注早产儿的吸吮情况,对于吸吮无力或不协调的早产儿,要采取合适的喂养方式,如可能需要鼻饲等,以保证营养供给,同时也有助于评估脑损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
五、惊厥发作
早产儿脑损伤时常会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双眼凝视、口周发青等。这是因为脑损伤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惊厥发作对早产儿的危害较大,频繁或长时间的惊厥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为惊厥时脑部耗氧增加,而早产儿本身脑供氧储备不足,容易造成脑缺氧加重损伤。所以对于出现惊厥发作的早产儿,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惊厥,如使用镇静药物等,并积极查找脑损伤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早产儿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