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补充有口服、经皮(经皮贴片、经皮凝胶)、阴道局部给药途径,且需考虑个体化因素,包括年龄(年轻绝经妇女需更谨慎,老年需严格评估风险)、生活方式(吸烟增加风险,运动有协同作用)、病史(乳腺、心血管、妇科病史需分别考虑对雌激素补充的影响及相应监测或处理)。
一、雌激素补充的途径
(一)口服给药
口服是常见的补充雌激素方式,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但口服雌激素可能对肝脏有一定影响,因为需要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对于绝经期妇女,可选择合适的口服雌激素制剂,但需考虑个体的肝脏功能等情况,如有肝脏疾病的绝经期妇女可能需要谨慎选择口服途径。
(二)经皮给药
1.经皮贴片:将含有雌激素的贴片贴在皮肤上,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经皮给药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肝脏的首过代谢影响,减少对肝脏的负担。经皮贴片的雌激素释放相对稳定,能较好地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稳定。对于绝经期妇女中肝脏功能不太好的人群较为适用,不过皮肤敏感的妇女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如瘙痒、皮疹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2.经皮凝胶:将雌激素凝胶涂抹于皮肤表面,药物经皮肤吸收。经皮凝胶使用相对方便,局部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绝经期妇女使用经皮凝胶时要注意涂抹的部位和方法,保证药物能均匀吸收,同时关注皮肤对凝胶的反应。
(三)阴道局部给药
对于主要表现为阴道局部绝经期症状的妇女,如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可采用阴道局部给药的方式。例如阴道用雌激素乳膏等,药物直接作用于阴道局部,全身吸收相对较少,能有效缓解局部症状,同时减少了对全身系统的影响风险。但使用阴道局部给药时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避免污染,而且对于有生殖道恶性肿瘤等禁忌证的妇女不适用。
二、雌激素补充的个体化考量
(一)年龄因素
年轻绝经(如40岁前绝经)的妇女,雌激素缺乏可能对身体多个系统影响更大,除了常见的绝经症状外,还可能涉及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等多方面。需要综合评估雌激素补充的必要性和风险,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补充途径和剂量等,因为长期雌激素缺乏对年轻妇女的远期健康影响更需关注。而对于年龄较大的绝经期妇女(如60岁以上),雌激素补充时要更严格评估其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风险,可能在补充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乳腺检查、妇科检查、心血管相关检查等。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吸烟会增加雌激素补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绝经期妇女如果吸烟,在考虑雌激素补充时,需要充分权衡风险,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且可能需要采取更谨慎的补充策略,因为吸烟会干扰雌激素的代谢等过程,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运动:有运动习惯的绝经期妇女,雌激素补充可能对其骨骼健康等有协同作用。适当运动结合合理的雌激素补充可能更有利于维持骨骼强度等。但在补充雌激素过程中,运动强度等也需要适度调整,避免因雌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运动相关损伤等情况。
(三)病史因素
1.乳腺病史:如果绝经期妇女有乳腺病史,如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病史,在补充雌激素时需要密切监测乳腺情况,因为雌激素可能对乳腺有一定影响。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既往有乳腺癌病史的妇女,一般不建议进行雌激素补充,除非经过严格评估且受益明显大于风险,但这种情况非常谨慎。
2.心血管病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绝经期妇女,雌激素补充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在补充雌激素前需要评估心血管功能等情况,如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等情况,一般不建议进行雌激素补充;如果病情稳定,需要在严密监测心血管指标的情况下谨慎补充,并选择合适的补充途径和剂量等。
3.妇科病史:如有子宫内膜病变病史等妇科病史的绝经期妇女,在补充雌激素时需要特别注意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例如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的妇女,使用雌激素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需要密切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可能需要配合孕激素等药物使用来保护子宫内膜,以降低子宫内膜病变复发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