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心衰有呼吸系统表现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循环系统表现如心悸、发绀、水肿及心脏体征,儿童不同时期表现有差异,成人不同年龄段也有特点,且既往肺炎病史和心脏基础疾病史会影响肺炎心衰的发生。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系统表现
1.呼吸困难:肺炎心衰患者常出现呼吸急促,这是由于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所致。在儿童中,婴儿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60次以上,且呼吸费力,可见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成人也会有呼吸频率加快,感觉气不够用。
2.咳嗽、咳痰:可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痰液性状因病情而异,若合并肺部感染,可能咳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例如,部分患者会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肺泡和支气管淤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痰液混合形成,是肺炎心衰较典型的表现之一。
(二)循环系统表现
1.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率代偿性增快以维持血液循环。在儿童中,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躁动不安、哭闹,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不适,只能通过身体动作来体现;成人则能明确感觉到心跳异常。
2.发绀:口唇、甲床等部位出现青紫,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类似,但儿童皮肤较薄,发绀可能更易观察到。
3.水肿:可出现体循环淤血导致的水肿,早期多表现为下肢水肿,尤其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伴有腹水、胸水等。在儿童中,婴儿水肿可能首先表现在眼睑等组织疏松部位;成人水肿则可从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
4.心脏体征:可闻及心率加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这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室肌张力降低,心室快速充盈时产生振动所致。同时,可能存在原发病肺炎相关的肺部啰音,如湿性啰音等。
二、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1.婴儿期:肺炎心衰时症状往往更不典型且进展迅速。除上述呼吸、循环系统表现外,可能出现拒食、烦躁不安,体重不增等情况。因为婴儿心肺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发生肺炎心衰,对机体的影响更为显著,需密切观察,及时识别。
2.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相比婴儿,症状相对较典型,但仍需注意与其他儿童常见疾病鉴别。如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可能被误认为普通肺炎,而循环系统表现如水肿等也可能因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而被忽视其意义,需要结合病史、全面检查来综合判断。
(二)成人
1.青壮年:本身心肺功能相对较好,但一旦发生肺炎心衰,由于基础情况相对较好,早期可能仍能坚持一定活动,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需要注意与其他引起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肺炎的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生肺炎心衰时,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所掩盖。例如,老年人呼吸困难可能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加重,水肿可能被认为是心功能不全但由其他原因引起等。同时,老年人对病情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往往较快,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及时干预。
三、病史相关影响
(一)既往肺炎病史
如果患者既往有反复肺炎发作史,那么发生肺炎心衰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反复肺炎会导致肺部反复炎症损伤,影响肺功能,进而加重心脏负荷。例如,既往多次患肺炎的患者,肺部结构和功能受损,气体交换障碍,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以满足机体需求,容易引发心衰。
(二)心脏基础疾病史
若患者本身有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疾病,发生肺炎时更易诱发心衰。因为心脏基础疾病已经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异常,肺炎导致的缺氧、感染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促使心衰发作。比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肺炎引起的机体应激状态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本身冠状动脉供血可能存在不足,从而诱发心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