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甲状腺腺瘤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视诊颈部甲状腺区域及触诊感受肿物质地、活动度;实验室检查有甲状腺功能检查,涉及甲状腺激素及TSH测定;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分别从不同方面显示肿物情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肿物性质。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各检查对诊断甲状腺腺瘤均具重要意义。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颈部甲状腺区域是否有肿物隆起,注意肿物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外观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甲状腺腺瘤的视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有颈部相应区域的异常隆起表现。比如成年女性患者可能因自身身体特征,肿物外观可能相对更易被察觉,但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2.触诊:医生用手指触摸甲状腺区域,感受肿物的质地、活动度等。不同年龄人群甲状腺腺瘤触诊感觉有差异,儿童甲状腺腺瘤相对可能质地稍软些,而成年人可能因病情发展等因素质地有所不同;男性患者触诊时需注意与自身颈部正常组织对比,判断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活动度方面一般甲状腺腺瘤多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二、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包括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等指标。甲状腺腺瘤患者如果没有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这些指标通常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腺瘤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可能会出现FT、FT升高,TSH降低等甲亢表现;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能出现FT、FT降低,TSH升高。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范围有一定差异,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相应的正常范围标准来判断。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TSH是反映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重要指标。甲状腺腺瘤患者一般TSH处于正常范围,但当腺瘤影响甲状腺功能时,TSH会相应变化,如上述甲亢或甲减时的TSH变化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B超检查:是甲状腺腺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肿物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例如,甲状腺腺瘤在B超下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B超表现可能因甲状腺组织的发育等情况有细微差别,儿童甲状腺组织相对更娇嫩,B超下观察需更细致判断肿物特征;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碘饮食者,甲状腺超声表现可能与普通人群有一定差异,但甲状腺腺瘤的基本超声特征一般不受生活方式过度影响。
2.CT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甲状腺腺瘤,如肿物较大怀疑有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时可考虑CT检查。CT能更清晰显示肿物与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颈部血管等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物的范围等。不同年龄患者做CT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对辐射更敏感,应尽量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辐射防护措施。
3.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显示肿物与周围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关系方面有优势。在判断甲状腺腺瘤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时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儿童可能因不配合等情况影响检查效果,需做好相应的安抚和准备工作。
四、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1.通过细针穿刺甲状腺肿物,抽取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肿物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这是鉴别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不同年龄患者的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会因为恐惧等情绪不配合,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耐心地安抚;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颈部放疗史等,细针穿刺时需更加谨慎操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等情况。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准确判断甲状腺肿物是甲状腺腺瘤还是其他性质的病变,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