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与胰腺癌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人群差异和注意事项上均有不同。发病机制上胰腺炎多因胰腺自身消化,胰腺癌确切机制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症状上胰腺炎腹痛特点、黄疸表现及其他症状与胰腺癌不同;人群差异及注意事项方面,胰腺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不同特点,胰腺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略高,吸烟、高脂高蛋白饮食及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者风险高。
一、发病机制差异
胰腺炎:多由胰腺自身消化引起,常见病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等。胆石症可导致胰管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症反应;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旺盛,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造成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酶外溢,自身消化胰腺组织。
胰腺癌: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吸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慢性胰腺炎等有关。遗传方面,如BRCA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胰腺癌风险;长期吸烟会使多种致癌物质进入体内,损伤胰腺组织细胞,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增殖;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组织反复炎症损伤,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逐渐发展为胰腺癌。
二、症状表现不同
(一)腹痛特点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腹痛多较剧烈,常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进食后疼痛加重;慢性胰腺炎腹痛反复发作,程度可轻可重,初期为间歇性,后期可为持续性。
胰腺癌:腹痛早期常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夜间或仰卧与脊柱伸展时疼痛加重,俯卧、弯腰时疼痛可减轻,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难以缓解。
(二)黄疸表现
胰腺炎:一般黄疸不常见,当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时可出现轻度黄疸,多为暂时性,随着胰腺炎病情缓解,黄疸可消退。
胰腺癌:黄疸是胰腺癌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胰头癌患者,因癌肿压迫或浸润胆总管,导致胆道梗阻,黄疸进行性加重,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
(三)其他症状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慢性胰腺炎除腹痛外,可伴有消瘦、脂肪泻等,因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影响脂肪等物质消化吸收。
胰腺癌:可出现消瘦,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有关;乏力,患者常感疲倦、无力;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因胰腺癌可能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腹部肿块等。
三、人群差异及注意事项
胰腺炎
不同年龄:儿童胰腺炎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胰腺异常等有关,儿童发病时腹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密切观察,及时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老年人胰腺炎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情变化快,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不同性别:总体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病因方面,女性胆石症相关胰腺炎可能相对多见,需关注女性内分泌等因素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人群、高脂饮食人群患胰腺炎风险高,这类人群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戒酒、合理饮食。
病史:有胆石症病史、既往胰腺炎病史人群复发风险高,有相关病史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预防胰腺炎复发。
胰腺癌
不同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风险相对越高,老年人患胰腺癌时症状不典型情况更常见,易被忽视或误诊,需加强对老年人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的重视。
不同性别:男性胰腺癌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对更多有关。
生活方式:吸烟男性、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人群患胰腺癌风险高,这类人群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病史:有慢性胰腺炎病史人群胰腺癌发病风险高于无慢性胰腺炎人群,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者要密切监测,定期进行胰腺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胰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