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炎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临床表现有不同年龄段差异及既往病毒感染史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指标、病毒学相关检查,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和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有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表现,心脏磁共振成像能显示心肌病变特点,心内膜心肌活检见心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综合多方面结果判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多汗、心悸、气短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儿可能有胸痛、头晕等表现;成人患者也可出现类似非特异性症状,还可能有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慢性心肌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活动后气短的情况,这与心肌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有关。
部分患者可能有既往病毒感染史,如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像发热、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样症状。
2.体征方面
可有心律失常相关体征,如心脏听诊发现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心界扩大、心音低钝等体征,儿童患者心界扩大可能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成人患者心界扩大同样提示心肌病变影响心脏正常结构。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cTn)是重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慢性心肌炎患者中部分可出现cTn轻度升高,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受损后,肌钙蛋白释放到血液中。例如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慢性心肌炎患者存在cTn的轻度异常升高。
炎症指标:血沉(ESR)可增快,C反应蛋白(CRP)可升高,这些指标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与心肌的炎症性病变相关。一般来说,炎症反应越明显,血沉和CRP升高越显著。
2.病毒学相关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可采用PCR等技术检测心肌组织或血液中的病毒核酸,若能检测到相关病毒核酸,有助于明确病因,如部分慢性心肌炎可能与特定病毒持续感染有关。
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或一次抗体效价≥1:640,有诊断意义,这反映了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情况。
三、心电图检查
1.心律失常:常见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慢性心肌炎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例如室性早搏在慢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发生率有一定统计数据,这与心肌病变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有关。
2.ST-T改变: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与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和心肌供血有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心脏结构:可发现心脏扩大,尤其是左心室扩大较为常见,儿童和成人患者均可出现,这是因为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心脏代偿性扩大。
心脏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反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LVEF的具体数值范围可作为评估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中慢性心肌炎患者LVEF降低的比例有相关报道。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心肌病变特点:能清晰显示心肌水肿、纤维化等病变情况,是诊断慢性心肌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例如可发现心肌内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心肌水肿,以及延迟强化等表现提示心肌纤维化,这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明确慢性心肌炎的诊断。
五、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1.病理表现:心肌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等改变,这是诊断慢性心肌炎的金标准,但由于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能会考虑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明确诊断。
慢性心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以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的影响,如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全面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