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观察颈部及甲状腺情况;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分别用于不同情况评估;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判断良恶性并指导后续治疗,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颈部外形,甲状腺瘤较大时可能可见颈部隆起,需注意瘤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不同年龄人群颈部结构有差异,儿童甲状腺瘤相对少见,成人则需关注瘤体是否对称生长等情况;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甲状腺可能有生理性变化,需注意与病理性甲状腺瘤鉴别。
2.触诊:医生会用双手触诊甲状腺,了解甲状腺瘤的质地、活动度等。质地方面,良性甲状腺瘤一般质地较软,恶性者可能质地硬;活动度上,良性瘤通常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恶性瘤可能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活动度差。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者甲状腺状态不同,会影响触诊判断。有甲状腺病史者再次触诊时需对比既往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B超:是检查甲状腺瘤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瘤的数目、大小、位置、囊实性等情况。通过B超还能观察瘤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是否压迫气管、食管等。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能较好地评估甲状腺瘤情况;女性在妊娠期进行超声检查时,需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法,确保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有甲状腺手术史等病史者,超声检查可了解术后甲状腺残留组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一般可发现2-3mm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通过超声表现初步判断良恶性,如良性结节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恶性结节常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微钙化等。
2.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甲状腺瘤较大且怀疑有周围组织侵犯时,可进行CT检查。CT能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瘤与颈部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等。但CT有一定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除非超声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后谨慎选择。
3.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在评估甲状腺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颈部神经等结构的影响方面有优势。但MRI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儿童在检查时需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三、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包括甲状腺激素(如T3、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甲状腺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可能正常,也可能因瘤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因瘤体压迫正常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同年龄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甲状腺功能处于发育阶段,指标与成人不同;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甲状腺功能也会有变化,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甲状腺功能检查更需重视,以便早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
2.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
如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抗体异常可能与甲状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合并甲状腺瘤的风险可能增加,通过检查自身抗体可辅助判断甲状腺瘤的病因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stress状态者自身抗体可能有一定变化,需综合考虑。
四、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1.操作方法:用细针穿刺甲状腺瘤,抽取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这是一种相对准确的判断甲状腺瘤良恶性的方法。
2.意义: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等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对于儿童,FNAC需谨慎操作,避免对甲状腺造成过度损伤;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进行FNAC一般不影响,但需注意局部消毒等;有出血倾向等病史者需评估穿刺风险,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穿刺结果提示良性,可定期随访观察;如果提示恶性,则需进一步手术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