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人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等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具体包括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平衡、步态)、柔韧性、呼吸训练等内容,训练需遵循个性化、安全、坚持原则。
一、帕金森病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对于帕金森病人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康复训练的帕金森病人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未进行规范康复训练的病人。
二、康复训练的
(一)运动功能训练
1.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对于帕金森病人,由于运动减少,很容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方法:针对各个关节进行全方位的活动,如肩关节可进行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膝关节可进行屈伸活动等。每天进行数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动作要缓慢、平稳,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帕金森病人均可进行,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幅度,比如老年病人关节柔韧性相对较差,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病人可耐受为准。
2.平衡训练
目的: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往往较差,容易摔倒。
方法:可以从简单的站立位平衡开始,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保持身体稳定;逐渐过渡到单腿站立、睁眼和闭眼站立等。对于有不同病史的病人,如有认知障碍的病人在进行平衡训练时需要有人在旁协助,以确保安全。例如,对于长期患病、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的病人,可以先在有支撑物的情况下进行平衡训练,随着平衡能力的改善逐渐减少支撑。
3.步态训练
目的:改善步态异常,如起步困难、步幅变小等。
方法:训练病人抬高脚、延长步幅等。可以在地面上标记出行走的路线,让病人按照标记行走。不同年龄的病人步态训练的要求略有不同,年轻病人可能可以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步态训练,而老年病人则需要更注重安全和稳定性。例如,对于有冻结步态的病人,在步态训练时可以通过音乐节奏来引导其行走,利用音乐的节奏帮助病人调整步频和步幅。
(二)柔韧性训练
1.目的: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缓解肌肉强直。
2.方法:可以通过瑜伽、伸展运动等进行柔韧性训练。例如,进行颈部伸展运动,病人缓慢将头向各个方向伸展,每个方向保持10-15秒;腰部伸展运动,病人站立位,缓慢弯曲和伸展腰部等。不同性别在柔韧性训练上没有本质差异,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如有腰椎病史的病人在进行腰部柔韧性训练时要避免过度弯腰等动作。
(三)呼吸训练
1.目的:改善呼吸功能,因为帕金森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2.方法: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病人平卧位或坐位,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数次。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病人,如长期吸烟的病人在进行呼吸训练时更要注重坚持,因为吸烟会加重呼吸功能的损害,通过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呼吸状况。
三、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个性化原则
康复训练要根据每个帕金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考虑年龄因素,老年病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训练强度和难度要逐步增加;考虑性别因素,虽然在基本康复训练内容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病人可能在一些精细运动训练上需要更多关注;考虑病史因素,如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监测心率等指标,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二)安全原则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安全,尤其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时,防止病人跌倒受伤。对于特殊人群,如认知障碍的病人,需要有专人陪同训练;对于有视力障碍的病人,要确保训练环境光线充足,地面平整无障碍物等。
(三)坚持原则
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不能半途而废。病人和家属要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