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需判断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可口服补液,中重度可静脉补液,同时要治疗原发病,儿童、成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观察、耐心喂养低龄婴儿需谨慎,老年人补液速度不宜快要考虑基础疾病,孕妇补液要选无影响液体兼顾营养需求并针对性治原发病,还要调整饮食。
一、判断脱水程度
1.轻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成人轻度脱水可表现为口渴,皮肤弹性轻度降低等。
2.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成人中度脱水可有极度口渴、皮肤弹性明显下降、血压轻度降低等表现。
3.重度脱水: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甚至无尿等。
二、补充水分
1.口服补液
适用情况:轻度脱水或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对于儿童,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服用。例如,每50毫升-100毫升服用一次,每隔1-2分钟服用一次。成人也可饮用含有适量盐分和糖分的淡盐水或糖盐水,一般每100毫升水中加入1克-1.5克盐和5克-10克糖。
原理: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其中的葡萄糖可促进钠和水的吸收,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静脉补液
适用情况:重度脱水或中度脱水伴有严重呕吐、口服补液无法纠正脱水的情况。通过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电解质溶液等,快速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例如,对于重度脱水患儿,可能需要快速输入生理盐水等进行扩容。
三、治疗原发病
1.感染性腹泻: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如大肠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根据药敏试验等合理选用);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如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儿童情况:儿童感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要注意根据年龄和病情合理处理。比如婴儿感染性腹泻,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脱水情况,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或对症治疗。
成人情况:成人感染性腹泻也需明确病因,若是细菌感染导致,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抗生素,同时注意休息,调整饮食。
2.非感染性腹泻:如饮食不当引起的拉肚子,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若是过敏引起的腹泻,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四、饮食调整
1.儿童
婴儿:继续母乳喂养,若为人工喂养,可暂时改为稀释的牛奶(将牛奶适当加水稀释)或腹泻奶粉。
较大儿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待腹泻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成人:急性期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蛋花汤等,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婴幼儿脱水进展较快,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前囟、眼窝、尿量等变化,及时补充水分。同时,儿童口服补液时要耐心喂养,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导致呕吐加重脱水。
对于低龄儿童,如6个月以下婴儿,脱水时更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因为其身体调节功能较弱。
2.老年人
老年人脱水时可能症状不典型,要注意观察其意识状态、皮肤弹性、尿量等。老年人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液治疗。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补液时要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调整补液方案。
3.孕妇
孕妇拉肚子脱水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脱水可能影响胎儿健康。补液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液体,同时积极寻找拉肚子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饮食调整也要兼顾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