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负荷试验检查(运动负荷试验、药物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超声检查(静息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肌标志物检查(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同检查有各自特点及适用情况,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检查及结果判断上有差异。
一、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记录心脏在休息状态下的电活动。约半数患者在静息时心电图正常,也可能有非特异性ST段和T波改变、病理性Q波等心肌缺血的表现。对于有胸痛等症状发作时进行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正常心电图范围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出现轻度ST-T改变,但需结合临床判断是否为冠心病相关改变。
2.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对于症状不典型、发作不频繁的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患者活动量不同时,Holter可记录到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从而帮助判断心肌缺血与患者活动、休息等状态的关系。
二、负荷试验检查
1.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让患者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常用的有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运动可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压低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运动负荷量不同,一般根据年龄计算最大预测心率(220-年龄),运动强度达到85%-90%的最大预测心率为次极量运动负荷。男性和女性在运动负荷试验中的心电图反应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2.药物负荷试验:对于不能运动的患者,可采用药物负荷试验,如腺苷或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药物通过增加心肌耗氧量或改变冠状动脉血流分布来诱发心肌缺血。药物负荷试验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如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禁用腺苷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药物。
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检查原理: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部位、程度等情况。
2.适用情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冠心病,但通过无创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以及准备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肝、肾等多器官功能减退,增加了检查风险,需要在检查前进行全面的评估。
四、心脏超声检查
1.静息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相应区域的心室壁运动可能出现异常,如运动减弱、无运动或反向运动等。不同性别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有差异,女性心脏相对较小,心室壁相对较薄。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烟草对血管的损害影响心脏超声表现。
2.负荷超声心动图:包括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通过观察负荷状态下心脏的血流和室壁运动情况来判断心肌缺血。负荷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更准确地发现心肌缺血区域。对于有心力衰竭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进行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谨慎评估,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五、心肌标志物检查
1.肌钙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时,肌钙蛋白会升高。肌钙蛋白I或T的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对于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的肌钙蛋白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可能影响肌钙蛋白的代谢,需要结合肾功能等情况判断肌钙蛋白升高的意义。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升高较早,对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价值。但CK-MB的特异性相对肌钙蛋白稍低,其他一些心肌损伤情况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