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临床症状包括分离症状(情感爆发、意识障碍、遗忘)、转换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其他特殊形式症状(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假性痴呆),各症状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有不同表现及需关注要点。
1.分离症状
情感爆发:常在遭遇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尽情发泄,哭闹、喊叫,捶胸顿足,以极其夸张的姿态向人诉说所受的委屈和不快,发作持续时间常受周围人的关注影响。例如,某患者在与家人发生争执后,突然在众人面前大哭大闹,持续较长时间,待有人对其表现表示关注时仍难以自行停止。这种症状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出现,一般女性相对更易发生情感爆发的表现。对于有情感爆发症状的患者,若为儿童,需关注其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了解是否存在导致精神刺激的因素,如是否在学校遭受欺负等;对于成年女性,要考虑其情绪调节机制以及生活中的压力源等情况。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患者的精神活动仅局限于与发病有关的某一方面,对外界其他事物感知迟钝。也可出现意识蒙眬状态,患者表现为突然进入较为狭窄的意识活动范围,定向力有所障碍,只能感知和指向此范围以内的事物。比如,有的患者在发病时似乎只能关注到身边某一个特定的人或事,对周围其他人的呼唤没有明显反应。意识障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短暂的意识范围改变,而成年患者的意识障碍表现可能相对多样。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及意识变化情况,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遗忘:包括局限性遗忘和选择性遗忘。局限性遗忘是指患者对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或某一事件不能回忆;选择性遗忘是指患者忘记了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遗忘的内容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例如,某患者可能忘记了自己在遭受重大挫折前的一段生活经历。遗忘症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是否是因为心理创伤导致的遗忘,需要关注其成长环境中的相关因素;成年患者则要分析其精神创伤的具体情况以及对记忆的影响程度。
2.转换症状
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痉挛发作,类似癫痫大发作,但一般无咬破舌头、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发作时缓慢倒地,全身僵直或呈角弓反张,肢体抖动无规律,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双眼紧闭等。例如,患者在发作痉挛时,不会出现癫痫患者典型的咬破舌头等情况。运动障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有发生,儿童患者的运动障碍表现可能相对更具孩子气,而成年患者的表现可能更符合成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患者,特别是儿童,要注意其发作时的身体保护,避免受伤,同时了解其是否存在心理压力等因素导致的运动功能异常。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感觉过敏,即对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等;也可出现感觉缺失,常见的有失明、失聪等。例如,有的患者可能突然声称看不见东西,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感觉障碍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均可出现,女性患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易出现感觉过敏等表现,儿童患者的感觉障碍可能与心理因素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有关。对于有感觉障碍的患者,要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关注其心理状态,了解是否存在精神因素导致的感觉异常。
3.其他特殊形式的癔症症状
癔症性漫游:患者突然离家外出漫游,历时数日,清醒后对漫游过程不能回忆。例如,某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离开家,在外流浪数天后被找到,但自己无法回忆起流浪期间的具体经历。癔症性漫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一般多见于成年患者,儿童相对较少见。对于出现癔症性漫游的患者,需要及时寻找其漫游的踪迹,确保其安全,同时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件,以找出导致漫游的原因。
癔症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回答,如问患者“2+3等于几”,患者回答“等于7”,但这种回答并非故意错误,而是一种特殊的认知障碍表现。癔症性假性痴呆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均有出现,需要与真正的痴呆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心理评估来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