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有一般症状及不同部位的典型症状,其前兆包括短暂性视力障碍、肢体麻木、频繁打哈欠、言语不清、头晕等,这些前兆表现与脑部血管供血不足等因素相关,不同人群需警惕这些症状出现。
一、脑血栓的症状
(一)一般症状
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二)不同部位脑血栓的典型症状
1.大脑中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时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等。
皮质支闭塞时,不同的皮质支闭塞会有相应的症状,如眶额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面部和上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中央前回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上肢单瘫或部分性偏瘫;中央后回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肢体感觉障碍;顶后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实体觉和两点辨别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计算不能、失读、失写、自体失认及结构性失用等;角回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感觉性失语、计算不能、失读、失写、左右定向力障碍;颞后动脉闭塞时出现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或上象限盲。
2.大脑前动脉闭塞
近端闭塞时,由于前交通动脉侧支循环良好可无症状;远端闭塞时,对侧下肢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Broca失语,伴有尿失禁及对侧强握反射等。
3.大脑后动脉闭塞
单侧皮质支闭塞时,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受损较重,黄斑视力可保存,因中脑丘脑通路上受影响,可出现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以深感觉障碍为主,伴有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还可出现轻偏瘫、动眼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双侧皮质支闭塞可导致完全性皮质盲,偶有保留光反射,伴有不成形幻觉、记忆受损及视觉失认等;主干闭塞时出现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受累时可有失读症。
二、脑血栓的前兆
(一)短暂性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呈阵发性发作,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因为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是脑血栓的较早信号。例如,一些中老年人突然发现看东西不清楚了,但过一会儿又好了,这可能就是脑血栓前兆中眼部的表现,与脑部血管供血不足影响到视觉相关区域有关,年龄较大、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警惕。
(二)肢体麻木
常表现为单侧肢体突然出现麻木感,可伴有无力,多发生在一侧面部、手臂或腿部,有时也会出现半身麻木。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神经传导受影响,使得相应肢体部位感觉异常。比如,患者突然感觉左手或左下肢麻木,活动不灵活,休息后无明显缓解,对于有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出现这种情况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脑血栓发生风险,年龄较大者也是高发人群。
(三)频繁打哈欠
一些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这是因为脑部缺血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的。据研究,在缺血性脑血栓发作前5-10天内,约80%的人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血流缓慢,更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频繁打哈欠,若同时伴有其他上述前兆症状,更要及时就医检查。
(四)言语不清
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与人交流时表达困难,或者吐字不清晰。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受到血液供应影响,导致语言中枢功能障碍。例如,原本说话流利的人突然出现说话结结巴巴,或者表达意思不准确,对于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要警惕这可能是脑血栓的前兆,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五)头晕
头晕是比较常见的前兆表现,可表现为突然感到眩晕,站立或行走时可能有不稳感。这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更容易出现头晕,若头晕伴有上述其他前兆症状,如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更要密切关注,因为这很可能是脑血栓即将发生的信号,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出现,但中老年人相对风险更高,且有基础疾病者风险进一步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