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胚胎发育时心脏大血管形成障碍等致约35%-50%发病)、风湿性心脏病(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约20%-40%发病,妊娠加重病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全身小动脉痉挛等引发,多见于相关高危孕妇)、围生期心肌病(妊娠最后3月至产后6月发病,病因不明,多见于30岁左右经产妇等)、心律失常(妊娠心脏负担加重等致,有基础心脏疾病孕妇更易出现)、贫血性心脏病(严重贫血致心脏代偿引发,多见于营养摄入不足等孕妇),妊娠合并心脏病原因多,有妊娠计划者尤其是高危女性妊娠前应全面评估咨询以降风险。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发病情况:是妊娠合并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约占35%-50%。
2.相关因素:胚胎发育时期(妊娠前3个月),心脏和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等)、孕妇感染(如风疹病毒等)、接触放射性物质、服用某些致畸药物等有关。例如,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性别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但胎儿自身的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胎儿患病风险会升高。孕妇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也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二、风湿性心脏病
1.发病情况: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也较为常见,约占20%-40%。
2.相关因素: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脏瓣膜。既往有风湿热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风湿性心脏病,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妊娠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对于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孕妇,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1.发病情况:多发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
2.相关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脏病。多见于年龄较大、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本身存在慢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遗传易感性、营养状况等有关,年龄较大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风险。
四、围生期心肌病
1.发病情况: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
2.相关因素: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营养缺乏(如硒缺乏等)、胎盘缺血等因素有关。多见于30岁左右的经产妇,多胎妊娠、双胎妊娠等情况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其发病与孕妇的妊娠状态、营养状况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身体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围生期心肌病。
五、心律失常
1.发病情况:妊娠期间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等。
2.相关因素: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孕妇更易出现心律失常,例如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孕妇,妊娠时心脏负荷改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不同性别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上无明显差异,但有基础心脏病的孕妇风险更高。孕妇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六、其他
1.贫血性心脏病:孕妇严重贫血时,心脏为了代偿机体缺氧,会增加心输出量,长期如此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引发贫血性心脏病。多见于营养摄入不足、有慢性失血等情况的孕妇,如缺铁性贫血未得到及时纠正的孕妇。孕妇的营养状况、是否存在慢性失血等因素与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营养缺乏会导致造血原料不足,从而引发贫血,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总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胎儿发育、孕妇自身的基础疾病、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等多种因素。对于有妊娠计划的女性,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在妊娠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咨询,以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