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腹泻可能与冠状病毒感染有关,也可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来鉴别是否由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出现肚子疼腹泻时一般要休息、注意饮食并补充水分,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事项。
一、肚子疼腹泻与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一)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肚子疼腹泻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肚子疼、腹泻等。新冠病毒可侵犯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表现。例如一些研究观察到在新冠患者中,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就包括腹痛、腹泻。
(二)其他原因也可导致肚子疼腹泻
1.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痛、腹泻,多伴有发热、黏液脓血便等表现,有明确的饮食不洁等诱因相关病史。
2.病毒感染:除新冠病毒外,轮状病毒等感染也可引起腹痛、腹泻,多见于儿童,常呈流行性发病,有呕吐等伴随症状。
3.食物中毒:食用被细菌及其毒素、化学毒物等污染的食物后,短时间内出现腹痛、腹泻,起病急,常有集体发病现象。
4.胃肠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饮食不规律等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常与情绪变化相关,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5.腹部器质性病变:如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反复出现腹痛、腹泻,需要通过内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如何鉴别肚子疼腹泻是否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一)流行病学史
了解近期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史、是否处于新冠病毒流行地区等。如果有明确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史,且处于流行区域,那么感染新冠病毒导致肚子疼腹泻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二)伴随症状
1.新冠病毒感染:除了腹痛、腹泻外,常伴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2.细菌感染:多有发热、黏液脓血便,腹痛以左下腹为主等表现。
3.病毒感染(非新冠):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常伴有呕吐,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4.食物中毒:有明确的进食不洁食物史,除腹痛、腹泻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呕吐物多为进食的食物。
5.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常与情绪因素相关,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6.腹部器质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除腹痛、腹泻外,可有黏液脓血便,病情迁延不愈,可伴有消瘦等表现,通过内镜等检查可明确。
(三)实验室检查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若为阳性,则提示新冠病毒感染。
2.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无明显感染时血常规多无异常。
3.粪便常规及培养:细菌感染时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粪便培养可找到相应致病菌;病毒感染时粪便常规多无特异表现,病毒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三、肚子疼腹泻的应对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一般应对措施
1.休息与饮食:出现肚子疼腹泻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暂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2.补充水分:腹泻易导致脱水,要适当补充水分,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肚子疼腹泻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因为儿童腹泻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要注意调整饮食,保证营养供应,同时根据病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尤其是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泻等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肚子疼腹泻时要警惕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要注意监测水电解质情况,及时补充营养,如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要考虑到腹泻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必要时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孕妇:孕妇出现肚子疼腹泻要谨慎处理,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