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年轻人会得,其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疾病因素(颈椎病、血液系统疾病);表现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危害是影响生活质量和带来潜在健康风险;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和疾病预防与治疗(预防颈椎病、定期体检)来预防与应对。
一、年轻人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熬夜:年轻人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血管的正常收缩舒张节律。研究表明,长期熬夜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例如,有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年轻人,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作息规律的人群。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的年轻人,身体代谢率降低,血脂容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脑部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一族,由于运动量少,患高脂血症的概率较高,进而增加了脑供血不足的可能性。
不良饮食习惯:年轻人常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高油、高糖饮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高油、高糖饮食易导致肥胖、高血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有调查显示,偏好高脂高糖饮食的年轻人,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显著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而高血压、高血脂是引发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危险因素。
疾病因素
颈椎病:年轻人若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玩电脑等,容易引发颈椎病。颈椎病变可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临床中发现,很多长期低头玩手机的年轻颈椎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表现,如头晕、头痛等。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导致年轻人脑供血不足,例如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缺铁性贫血是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贫血类型,当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
二、年轻人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及危害
表现
头晕:是脑供血不足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头晕,有的年轻人表现为轻微的头昏沉感,有的则是较为明显的眩晕,尤其在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突然站起时,头晕症状可能会加重。
头痛: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头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胀痛,有的为刺痛等。
记忆力减退:长期脑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年轻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较为明显,可能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危害
影响生活质量: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导致其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进行社交活动。
潜在健康风险:如果脑供血不足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引发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等。而且,长期的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认知功能等。
三、年轻人脑供血不足的预防与应对
生活方式调整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议年轻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维持脑部正常血液供应。
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减少油脂和糖分的摄入。
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颈椎病: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定时活动颈部,可做一些颈部伸展运动。如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活动颈部,左右转动、前后屈伸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年轻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疾病,如发现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状态;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的年轻人,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总之,年轻人也会患上脑供血不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风险,保障脑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