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引起的疾病,脑炎是颅内感染的一种类型,脑炎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等,临床表现有颅内感染一般表现及脑实质受损相应症状,诊断均结合多种检查,治疗均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脑炎是颅内感染特定类型,颅内感染范围更广且脑炎有自身独特特点但与颅内感染密切相关。
1.病因方面
颅内感染的病因:颅内感染的病原体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例如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直接蔓延等途径引起颅内感染,像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可经呼吸道入侵,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颅内引发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原因,如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真菌如新型隐球菌可导致隐球菌性颅内感染;寄生虫如脑囊虫可引发脑囊虫病这种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炎的病因:脑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虫媒病毒等。不同类型的脑炎有其特定的病毒诱因,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该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夏秋季高发,儿童等人群易受感染;森林脑炎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主要在森林地区,接触感染源的人群易发病。但也有非病毒因素导致的脑炎,如感染后免疫机制异常引发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属于脑炎的特殊类型,不过这相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占比相对较少。
2.临床表现方面
颅内感染的一般表现:颅内感染患者一般会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有癫痫发作、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等)等表现。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可能有各自的特点,细菌感染引起的颅内感染往往病情进展较快,炎症反应较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脑炎的特殊表现:脑炎患者除了有颅内感染的一般表现外,还具有脑实质受损的相应症状。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行为异常、幻觉等,还可能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在发病初期有高热、头痛、呕吐等,随后病情加重可出现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等表现,且神经系统后遗症相对较多见,这与脑实质受损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脑炎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等症状,而成人脑炎患者精神症状相对更突出。
3.诊断方面
颅内感染的诊断检查:颅内感染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脑脊液检查是重要手段,细菌感染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病毒感染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帮助了解颅内病变情况,如是否有脓肿形成、脑组织水肿等。
脑炎的诊断检查:脑炎的诊断同样依赖上述检查,但对于脑炎的病原学诊断更需要针对性的病毒学检查等。例如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进行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PCR检测等;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等。不同类型脑炎的诊断依据其特定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来明确。
4.治疗方面
颅内感染的治疗原则:颅内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颅内感染需要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根据病情静脉给药等;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等。
脑炎的治疗原则:脑炎的治疗除了抗感染等针对病因的治疗外,对于脑实质受损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例如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需要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等,因为目前对于乙脑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处理。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总之,脑炎是颅内感染的一种,颅内感染包含的范围比脑炎更广,脑炎有其自身独特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但两者又密切相关,脑炎属于颅内感染的特定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