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入侵及机体自身因素影响有关,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入侵途径有血行感染、直接蔓延、逆行感染;机体自身因素中年龄方面新生儿、儿童、成人有不同特点,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他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入侵
1.常见病原体类型
细菌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原,其中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族链球菌等较为常见。例如,肺炎链球菌在儿童中相对易引发感染,其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膜引发炎症。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病原体可迅速到达脑膜部位导致炎症反应。
病毒也可能引发类似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但一般病毒导致的脑膜炎多为非化脓性,而某些嗜神经病毒如肠道病毒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造成脑膜的化脓性改变。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也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但相对少见,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真菌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后播散至脑膜引发感染。
2.入侵途径
血行感染:当人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灶时,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比如肺部感染时,肺炎链球菌可先在肺部引起炎症,然后进入血液,随着血流到达脑膜。新生儿脐部感染也可能成为血行感染的途径,细菌通过脐部破损处进入血液,进而侵犯脑膜。
直接蔓延:邻近组织器官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脑膜。例如鼻窦炎,鼻窦与颅腔相邻,鼻窦内的细菌可通过鼻窦骨壁的破损处蔓延至脑膜,引发化脓性脑膜炎。颅脑外伤导致颅骨骨折时,外界的细菌可直接通过破损的颅骨进入脑膜,引起感染。
逆行感染:少数情况下,病原体可通过神经鞘逆行进入脑膜。例如,当耳部感染时,某些细菌可通过面神经鞘等途径逆行进入颅内脑膜,引发炎症。
二、机体自身因素影响
1.年龄因素
新生儿: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发生感染,同时其自身清除病原体的能力较差。例如,新生儿可能因产时感染、脐部感染等原因,病原体容易进入血液并通过尚未完善的血-脑屏障到达脑膜。早产儿的情况更为脆弱,其各系统发育更不成熟,发生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儿童:儿童时期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相对成人免疫力较低。5岁以下儿童由于血-脑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且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病原体容易通过血行感染脑膜。例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容易导致脑膜炎奈瑟菌等病原体感染儿童脑膜。
成人:成人一般血-脑屏障相对完整,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强,但当成人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时,也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比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病原体可通过血行等途径进入脑膜引发炎症。
2.基础疾病影响
免疫缺陷疾病: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由于体内缺乏正常的免疫球蛋白,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这些患者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包括能够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体,病原体一旦进入体内,就容易在脑膜部位引发化脓性炎症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患有神经管畸形等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患者,脑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缺陷,血-脑屏障可能不完整,使得病原体更容易进入脑膜。例如,神经管畸形患者的颅骨可能存在缺损,脑膜暴露,病原体更容易直接侵入脑膜引发感染。脑血管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局部血管病变,血液循环可能存在异常,也容易导致病原体在脑膜部位聚集引发炎症。
其他基础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病原体容易通过血行等途径到达脑膜,引发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合成免疫球蛋白等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也增加了感染病原体并引发脑膜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