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发烧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饮食不洁、食物过敏、腹部着凉、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肠道等)引起,应对时要一般处理(补充水分、调整饮食、休息),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如婴幼儿要密切观察相关情况,儿童要关注体温变化及及时就医,成人症状重者也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腹泻、发热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除了腹泻、发热外,还可能出现呕吐等症状,腹泻次数较多,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诺如病毒:也是引起腹泻发烧的常见病毒,全年均可发生,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腹泻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可导致肠道感染,引起腹泻、发热。例如产毒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分泌性腹泻,同时伴有发热,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
沙门氏菌: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可感染发病,患者会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大便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志贺氏菌:引起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是较为典型的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腹泻发烧的疾病。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饮食不洁: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被细菌等污染的食物,可引起胃肠道炎症,出现腹泻、发热。例如食用了放置时间过长已经滋生细菌的剩菜剩饭,就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引发腹泻发烧。
食物过敏:部分人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海鲜等,进食后可出现胃肠道过敏反应,表现为腹泻、呕吐,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腹部着凉
婴幼儿的胃肠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如果腹部着凉,可引起胃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同时可能伴有体温升高。因为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腹部着凉后容易影响胃肠道功能,进而可能引起发热。
3.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肠道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发热。这种情况下,除了腹泻发烧的表现外,往往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补充水分
腹泻发烧时,机体丢失水分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让患者多喝温水,对于婴幼儿可以少量多次喂水。如果是较大的儿童,可以喝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调整饮食
腹泻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对于婴幼儿,可适当减少奶量或改为易消化的辅食,如米汤等;较大儿童可以吃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3.休息
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无论是婴幼儿还是儿童、成人,在腹泻发烧时都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婴幼儿腹泻发烧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大便次数和性状等。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体温持续升高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臀部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出现红臀等情况。
2.儿童
儿童腹泻发烧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但要避免用酒精擦拭,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频繁呕吐、剧烈腹痛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成人
成人腹泻发烧时,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先按照上述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但如果腹泻频繁、发热持续时间长或伴有严重不适,如头晕、乏力等,也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腹泻发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